单元综合提升一、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认识1.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方式表现举例军事侵略近代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制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获取特权《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推行奴化教育2.基本认识(1)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3)从结果上看:除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上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针对训练]1.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一挑战()A.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受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的影响D.动摇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析:选B。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由材料“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可知不是传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据材料“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并结合所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可知,这一挑战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故C项错误;据材料“向封建专制制度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可知主要是政治方面而不是思想方面,故D项错误。二、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程及内在规律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阶级纲领(主张)实践活动特点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自强”“求富”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三民主义或新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面,决定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共和国道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纲领、毛泽东思想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具有革命性和彻底性;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中国近代各阶级抗争与探索的内在规律(1)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紧密相连,也与当时中国社会的自身变化及各阶级的阶级立场紧密相关,在挽救民族危机的同时也在实践阶级主张。(2)在指导思想上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的转变,探索的层面也经历了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