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内能第2课时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课题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3.通过分析、对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教学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引火仪、塑料瓶(带塞子)、打气筒、乙醚、脱脂棉等学生:铁丝、铁锤、砂纸、火柴、保温水瓶(盛有热水)等教学难点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这两种方法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习热量,内能增加.3.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少.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备课笔记新课导入师上一节课时我们认识了内能,知道了内能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知道了内能的影响因素,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两个实验,想想老师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验1:把一根粗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实验2:教师引导两名同学上讲台,演示两手互搓实验,发现手互搓后变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学生观看实验后,对改变内能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引入课题.进行新课热量和热传递1.热传递师改变物体的温度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那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使一根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大家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动手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然后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各种猜想,并思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发表各自探究后的意见.教师收集、整理并点评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办法:①可以用锤子敲打铁丝;②用砂纸摩擦铁丝;③用开水烫;④点燃火柴加热;⑤反复弯折铁丝;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并说出分类依据.生:①②⑤属于外力做功;③④属于给它加热.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①②⑤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而③④的“加热”其实是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如何变化呢?生: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板书: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2.热量的概念师请同学们再想想,如何能使一杯开水的内能减少呢?生1:把开水杯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儿生2:在开水杯中放入冰块生3:把开水杯放进冰箱中一会儿……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热量板书: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热量来解释开水温度降低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生:开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而冷水、冰块周围的气体、冰箱中的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例1】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备课笔记小组问题探讨: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些?2.不同的方式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物体的内能吗?知识拓展:热传递发生的条件:不同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进行新课解析:改变物体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