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提升一、罗斯福新政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反映出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1.从政治角度看: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是,在美国建国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国会明显居于支配地位”,从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三权分立和制衡体制,经历了从以国会为中心到以总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通过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等,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起主导作用,强化了政府的作用。2.从经济角度看: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大萧条背景下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不仅是经济的新政,也是美国共和制代议制政体的新政,也是社会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新政。从美国新政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重要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变化。3.从思想角度看: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打击,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已经过时。从罗斯福新政开始,国家干预经济思想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指导思想;同时社会福利思想萌发,推动了注重环保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针对训练]1.(2020·广东佛山二模)美国绝大多数学者对罗斯福新政的看法是:“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政府有魄力有决心贯彻‘新政’的策略,那么即使没有战时经济活动的帮助,国家也能重新繁荣起来。”据此推测,罗斯福新政()A.实现了美国的重新繁荣B.是在权力制衡的框架下进行的C.没有在实践中贯彻执行D.破坏了美国政体结构的稳定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政府有魄力有决心贯彻‘新政’的策略,那么即使没有战时经济活动的帮助,国家也能重新繁荣起来”得出罗斯福新政是在权力制衡的框架下进行的,故选B项。二、斯大林模式反映出政治、经济、思想的特点1.从经济角度看: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且影响到苏联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多领域。2.从政治角度看:斯大林体制下,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3.从思想角度看:斯大林模式下,缺乏民主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残余浓厚;农民的小农意识浓厚,不利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高度的思想文化专制,阻碍了苏联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导致思想僵化。[针对训练]2.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认识,理论界有许多说法。依据下面说法可以断定“斯大林模式”()持否定态度的“斯大林模式”“专横官僚式”“备战式”“极权主义”等等持批判态度的“斯大林模式”“行政命令式”“兵营式”“早期社会主义式”“国家社会主义式”等等认为是特殊的共产主义社会“极权式共产主义”“军事共产主义”等等A.是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方式B.是高度集中的计划政治经济模式C.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D.是导致日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解析:选B。由材料“专横官僚式”“行政命令式”“国家社会主义式”“极权式共产主义”可知“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政治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三、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五种主要经济思想和模式1.重商主义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2.自由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3.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4.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5.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政策: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针对训练]3.(2020·北京西城区二模)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A.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B.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C.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D.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解析:选A。材料“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