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一、学习目标:1.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2.掌握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二、预习导学:1、东汉以来,中原王朝为了分化瓦解北方和西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力量,并达到和的目的,对少数民族进行招抚,甚至强迫他们向内地迁徙。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在历史上合称“”。2、鲜卑族拓跋部原居住在一带,过着游牧生活。386年,拓跋部建立,定都,史称。年,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年,北魏将都城从迁到。三、合作学习与探究:(一)知识重点归纳:(二)知识难点突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哪些?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措施。四、达标训练:(一)知识过关:1.(中考高频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广泛的民族大融合B.南北方经济得到不同的发展C.国家政权不断更替D.国家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这说明()A.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B.那里具有民族融合的特点C.胡人是汉人的一部分D.那时胡汉杂居区供给紧张3.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是()A.平城偏北,不利于对中原进行统治B.不迁都不利于接受汉文化C.只有脱俗革新,加快融合进程,才能立国中原D.鲜卑贵族向往洛阳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5.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少数民族更加落后B.使少数民族在语言上与汉族趋同C.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D.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6.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二)能力提升:1.简答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2.融入情景,回答问题。“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请回答:①“魏主”是指谁?②魏主的这个诏令提出了什么方面的改革?他是怎样以身作则的?③类似的改革还有哪些方面?④这些改革措施有什么作用?五、课外天地: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民族交往和民族友好的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