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十七课第一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导学稿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2、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3、知识: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2.明确真善美与假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学习过程(一)导课:创设情景,话题切入:赏析歌曲《苦乐年华》并投影出歌词,让学生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眼中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交织在一起。生活既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二)自主学习:(试一试,你一定能行!)1、阅读教材P80,并结合教材P81第一段内容和自身的体会,完成下面三个问题:(1)试一试:仔细分析P80的四个镜头,试一试你能区别开哪些属于真、善、美现象?哪些属于假、恶、丑现象吗?(填在课本上)(2)说一说:结合身边的事例,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存在哪些是非善恶现象,想一想,哪种现象多一些?(3)读一读:阅读P81的“相关链接”,领悟真、善、美的关系。2、教师补充反馈:(三)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交流,有疑问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写到黑板上,其他小组可派代表帮其解决)阅读教材P82~84,掌握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各抒己见:观察P81的两幅照片并阅读P82的两个典型事例,?感受如何?2、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颂扬真、善、美的名言警句?3、实话实说:分析P83漫画中的行为,想一想这些行为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4、想一想: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什么影响?(在课本上标出来)5、教师补充反馈:四、收获平台:你们学习了这一课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相互交流。)四、当堂检测:(小试牛刀,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公安局长任长霞铲奸除恶,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材料二:某些明星为偷税而少报账。材料三:50多岁的农村妇女田桂荣,花费20多万元回收废旧电池,只为“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减少废旧电池的危害、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环保。”材料四:2001年月23日,新世纪第一个春节的除夕,19岁的音乐学院女大学生陈果和12岁的五年级学生刘思影,与另外几位“法轮功”邪教痴迷者一起在天安门广场自焚。(1)将上面几则材料中人物的行为,按照真善美、假恶丑进行分类。(2)请你评述行为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