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升华和凝华一、预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二、预习指导: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_____________叫升华,物质升华需要_____________(填“吸热”、“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_____________叫凝华,物质凝华需要_____________(填“吸热”、“放热”)。2、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的颗粒,对玻璃泡微微加热,看到玻璃泡中出现______________(填颜色)碘蒸气,停止加热,在冷却的过程中碘由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在整个过程中__________(填“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3、霜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4、在寒冷的冬天,温度虽然在零下好几度,但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一过程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在舞台上经常用干冰______________的方法形成白雾,以渲染气氛。这是因为干冰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_(填“吸热”、“放热”)使周围空气温度______________,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___成小水珠形成白雾。5、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6、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严冬,湖水结成冰7、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右图所示的“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1)(2)B.(2)(4)C.(3)(4)D.(1)(3)三、教学过程活动1:人工造“雪”在锥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然后使其冷却。观察: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分析:实验中加热时,碘由态直接变成态;冷却时,碘由态直接变成态、活动2:实验归纳:叫做升华,升华需要热叫做凝华,凝华需要热活动3: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举例)升华:凝华:活动4:介绍“人工降雨”活动5:总结学过的六种物态变化,并进行分类,为下一节做好准备四、达标检测1、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形成属于_________现象;深秋时节的早晨,池塘边树枝上的“雾凇”形成属于___________现象;衣柜里放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现象。(以上三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4分)缥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3、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4、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5、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6、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氮由此冷却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可以避免冻土解冻。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A.①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