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VIP免费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1/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3/4
【创新方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落实应用板块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A项,“莫”,同“暮”;C项,“匪”,通“非”,“于”,通“吁”;B项、D项无通假字。答案:C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解析:B项,耽,沉溺。答案:B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以”,①把,②来;B项“其”,①②都代“他”;C项“至于”,①到达,②就;D项“莫”,①没有人,②同“暮”。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其黄而陨B.二三其德C.夙兴夜寐D.雨雪霏霏解析:D项,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A项,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B项,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C项,夙: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晨。答案:D5.名句默写。(8分)(1)女也不爽,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言笑晏晏。____________,不思其反。(3)昔我往矣,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载渴载饥。我心伤悲,____________!答案:(1)士贰其行二三其德(2)总角之宴信誓旦旦(3)杨柳依依雨雪霏霏(4)行道迟迟莫知我哀二、类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10分)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⑦之。[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6.《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2分)同时,还采用了________手法,给人一唱三咏之感。(2分)答案:赋重章叠句7.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8.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10分)桃夭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③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①夭夭:木少盛貌。②于归:指姑娘出嫁。③:音fén,果实将熟的样子。9.《诗经》普遍使用赋比兴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头一节写“花”,二节写“实”,三节写“叶”,既是托物起兴,又是比的写法。借花形容新娘的美丽,借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来形容一派兴旺的景象。10.这首诗表达了先秦时代人们“美的观念”,请简要分析一下这种“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