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预习1.地球表面的变化除了海陆面积的变化外,还有海陆分布的变化。2.魏格纳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证据。于是,他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3.魏格纳认为,大约在2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被海洋环抱,后来这块大陆分裂成几块,分别向不同方向漂移,最后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海陆分布。在下列图中分别填写:①2亿年前②6500万年前③现在4.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它们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5.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就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课堂理解1.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和内容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①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②南美洲和非洲的古地层类型与排列具有相似性。③大西洋两岸的南美洲和非洲许多动物具有相似性,如生活在浅海中的海牛及不会飞的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分布。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①大约2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整片海洋。②后来,原始大陆分离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例1】读图,图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B.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C.各大洲动物进化的相似性D.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解析:根据大洲的轮廓判断甲为南美洲,丙为非洲,乙为南美洲和非洲之间的大西洋。鸵鸟不会飞翔,海牛也没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各大洲动物进化也各有特点,而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动物相似性,说明了两大洲曾经连在一体。答案:A2.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1)板块构造学说①观点:地球表面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共分六大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②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及典型地貌:板块相对移动发生碰撞时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在板块发生背向运动的地方,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的形成。(2)板块运动与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例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解释,正确的是()。A.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区,几千万年后,红海将会消失B.世界上形成了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C.南北美洲东部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上,是世界多火山和地震地区D.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0级大地震与板块活动无关解析: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区,面积将会继续扩大,成为新的大洋。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多位于几个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形成两大火山地震带。南北美洲东部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火山、地震较少。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故正确的答案是B项。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