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落实应用板块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67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9分)1.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悟言一室之内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解析:A项,“悟”通“晤”。答案:A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清流激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人之相与(交往)崇山峻岭(高)暂得于己(一时)C.感慨系之(附着)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生命的尽头)向之所欣(过去,以前)D.喻之于怀(比喻)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列叙时人(一个个地)解析:A项,“修”应为“长、高”;C项,“化”应为“自然”;D项,“喻”应为“明白”。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前一个“虽”是连词“虽然”,后一个是连词“即使”;B项,两个都是“依靠,靠着”;C项,前一个“于”是介词“对”,后一个是介词“在”;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因”,后一个是介词“用来”。答案:B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B.信可乐也C.感慨系之矣D.夫人之相与解析:A项,“其次”文中古义为“曲水的旁边”,今义为“次第较后或第二”;B项,“信”文中古义为“实在”,今义为“相信、信任,书信”等;D项,“夫人”古义中的“夫”是发语词,“人”是“人们”,今义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C项,“感慨”古今义均为“有所感触而慨叹”。答案:C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齐彭殇为妄作⑤引以为流觞曲水⑥所以游目骋怀⑦足以极视听之娱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A.①/②/③/④⑦/⑤⑧/⑥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C.①/②⑧/③⑤/⑦/④⑥D.①⑥/②⑧/③/⑦/④⑧解析:A项,①/②/③/④⑦/⑤⑧/⑥依次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用作使动。答案:A6.从句式的角度考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当其欣于所遇B.不能喻之于怀C.亦将有感于斯文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ABC三项是状语后置句,D是省略句。答案:D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B.文章第三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D.文章借对快乐年华易逝的感叹,借对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亦大”的观点。解析:B项,只是写了一个人的不同性格,“写了两种人”不对;“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也属无中生有。答案:B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2)等到他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3)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二、类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