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中历史上册世界近现代史《第六章第一节科学技术》优秀教案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成就、特点及影响2.解析:本节教材主要写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条件、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重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条件和内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2.解析: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形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分析,形成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时可能存在问题,原因是对于科技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难于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来实现的,帮助学生理解。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本节内容,要利用相关文献资料,有条件可提供介绍科技发展的相关影视资料。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1.导入;2.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4.小结(二)、教学情景1.导入: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联系旧知,进入新课学习设计意图:通过相关知识的复习来进行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前后联系比较。2.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问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和标志各是什么?问题2: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1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整理教材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做适当引导和补充。问题3:概括三次工业革命中具有代表性的发明成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相关基础知识,建立起知识网络结构。师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师生共同讨论分析。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问题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什么?问题5: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上述问题,在培养归纳能力的同时,识记基础知识。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4.小结:通过学生整理归纳三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影响来进行小结教学反思: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要;三次科技革命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特点,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整理并分析,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六、目标检测1.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新特点?2.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事实,试举一方面的例子加以说明。设计意图:通过训练,了解学习本节知识的具体情况,强化对知识的记忆。配餐作业A组题1、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表现的是()A航天技术的应用B原子能技术的应用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D电子计算机的应用2、最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是()A中国B美国C英国D苏联3、“我在月球上迈出的一小步,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位迈出“一小步”的宇航员来自()A苏联B美国C法国D英国2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5、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学科被划分得越来越少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D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设计意图:检测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查缺补漏,巩固所学知识。B组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电报、电视、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亿人。计算机网络已经把世界联成了一个“地球村”。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