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落实应用板块新人教版必修5(时间:40分钟满分:42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抱厦(xià)翘起(qiào)翘首(qiáo)言简意赅(ɡāi)B.屋脊(jī)帷幕(wéi)埋怨(mán)砖石墁地(màn)C.接榫(shǔn)拘泥(nì)辍学(chuò)凤毛麟角(jiǎo)D.哺育(bǔ)门槛(kǎn)屋檩(lǐn)洗洗涮涮(shuàn)解析:A.“厦”应读shà;B.“脊”应读jǐ;C.“榫”应读sǔn。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一筹莫展大张旗鼓舍近求远B.窜改反唇相讥若既若离琼楼玉宇C.厮杀惝恍迷离鉴往知来穷源竟委D.羁绊理曲词穷年高德劭反复无常解析:B项,若即若离;C项,穷原竟委;D项,理屈词穷。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建筑体系,________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________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②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________的惯例,成了法式。③斗拱的________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A.乃至抛弃袭用装饰B.乃至舍弃沿用装饰C.甚至舍弃袭用妆饰D.甚至抛弃沿用妆饰解析:“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只是一般地表示进一层;而“乃至”语气更强烈。舍弃:丢开,放弃。抛弃:扔掉不要。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袭用:沿袭采用(有时含贬义)。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饰品。妆饰:打扮;打扮出来的样子。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B.针对古建筑上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痼疾。C.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无与伦比的建筑体系。D.在清静的街道上,在鳞次栉比的住宅区,有一处很不引人注意的房舍,它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目标。解析:A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使用对象错。B项,“信笔涂鸦”,比喻字写得潦草,常用作自谦之词。C项,“无与伦比”,伦比,类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本句只是强调中国建筑的独特性,并且用“无与伦比”也与事实不符故错。D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B.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C.清华大学是梁思成一生钟情的地方,美丽的校园不仅记载了他成长的足迹,而且留下了父亲梁启超的身影。1915年至1923年,梁思成在这里学习生活了约八年多。D.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使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解析:B项,“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句缺介词“对”;C项,“约”与“多”语意重复;D项,成分残缺,去掉“由于”或者“使”。答案:A二、类文阅读(12分)(·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中国建筑的“文法”梁思成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