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一语文第四专题第18课亡人逸事落实应用板块训练苏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偶然(ǒu)机杼(zhù)撮合(zuǒ)伸懒筋(shēn)B.抛掷(zhì)唯唯(wěi)夫妻情分(fèn)相媳妇(xiānɡ)C.粜卖(tiào)场院(chánɡ)摘北瓜(zāi)四壁生寒(bì)D.挎筐(kuà)仓促(cǔ)瞑目之时(mínɡ)冰连地结(jié)解析:A项,“撮”读cuō;C项,“摘”读zhāi;D项,“促”读cù。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潸然泪下大辨子以逸待劳遗憾B.惹事生非变故人事皆非拇指C.喜联横批轿车倔头倔脑屡次D.痛定思痛竞然前仰后合题材解析:A项,辨—辫;B项,事—是;D项,竞—竟。答案:C3.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文章一事,除重大________外,也允许记些私事。②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________了。③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________也做不到。A.体裁抛掷解脱B.题材抛掷摆脱C.体裁抛弃解脱D.题材抛弃摆脱解析:“体裁”是一种文学样式,“题材”是取材范围。这里当然是指取材。“抛掷”倾向于书面用语,较“抛弃”更好。“摆脱”是指脱离(牵制、束缚、困难、不良情况等),“解脱”是摆脱苦恼,得到自由,佛教用语。这里应用“摆脱”。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B.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C.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D.外国朋友对粤剧舞台上三两个演员将手中的木头刀枪互碰一下,口中吆喝几句就表示经过一场战争的表演感到不可理喻。解析:D项,“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可以改为“难以理解”。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你们对我,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B.针对小悦悦被碾轧事件,大学教授郭巍青指出,在都市社会的复杂条件下,人的情感与本能已经扭曲,社会求助力量正在被削弱甚至遭到毁坏。C.可以看出,你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承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D.在我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解析:A项主客体颠倒,应为“我对你们”;B项搭配不当,“力量”不能与“毁坏”搭配;D项缺少主语,应为“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答案:C二、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地回忆孙犁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地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到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我哭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