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1.说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概述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变化的原因,认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2.辨别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知道就业制度的作用,体会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人才竞争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列举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变化的史实,感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作用,认识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4.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巨大变化。1.生活水平的提高(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表现2.就业观念的转变(1)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用工的管理权高度集中,从中专毕业生到大学毕业生,以及退伍军人,就业都由国家统一分配。(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劳动就业模式,与此同时,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3)随着劳动体制改革的进行,旧有的“等、靠、要”思想和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陈旧观念被打破,劳动者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和务实,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4)国家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成为新的就业观念。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逐步开展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后,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到目前为止,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同时,我国实行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在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探究问题一】人民物质生活质量提高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1)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废除了旧中国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建立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制度,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②改革开放又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影响:①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③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一方面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识别好、坏、真、假、优、劣商品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对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探究问题二】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还要不要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为什么?要;因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①从传统道德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需要继承这个美德,用艰苦朴素这个传家宝,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兴旺发达。②从国情看,我们还处在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创业。③从个人的道德修养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由浅见败由奢”。玩物丧志,过分优裕的生活,会使人缺乏进取心,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相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增强人的责任感、进取心;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④崇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也是我们每个人事业成功的保证。勤俭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位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节约观,争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崇尚节俭,合理消费,增强节约意识,杜绝铺张浪费,做到身体力行,营造人人把节约当成“举手之劳”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