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中历史上册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优秀教案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的战略方针;汪精卫亲日派集团投敌叛国建立伪政权;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奴化政策;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2.解析(1)通过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讲述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的过程及其卖国行径,使学生认识汪伪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汪伪集团是中华民族的败类,从而激发学生对卖国贼的仇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正义感。(3)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讲述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使学生体会到沦陷区人民过着水深火热般的亡国奴生活,培养学生坚决反对法西斯、反对侵略战争的情感。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及其原因;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日本侵略对论陷区的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对日伪殖民统治的斗争。2、解析(1)正确分析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2)归纳概括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分析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手段及方式。(3)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反对日伪殖民统治的特征。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重点。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就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这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所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双方面的。学生在分析这一1问题时,容易出现片面性。教师在讲解时,应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是难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既野蛮又残酷;方式和手段因经济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而花招百出。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头绪多、知识点多,学生容易出现混乱。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利用课本相关图片、史料。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复习导入——了解本节学习内容——学习本节——小结(二)教学情景【导入新课】问题1: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实行了什么样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怎样?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中国军民一年多的英勇奋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但当时中国方面也还没有发展壮大到可以立即驱逐日寇出中国,因此,抗日战争也就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1、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时间和标志:1938年秋,日军战领武汉和广州。(2).原因:首先是日本方面。(战线太长、根据地的威胁)经过一年多的战争,日军占领了中国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富饶地区。从具体战役上看,日本是胜利了,但从宏观或整体战略上分析,日本并没有胜利。日军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摧毁中国的抵抗力量,没有动摇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没有实现“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随着日军在中国占领区的扩大,战线延长和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得日本兵力、财力、物力不足的根本弱点很快暴露出来,日军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其次是中国方面。(抗日力量需积蓄)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要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2提示:抗战的防御和相持阶段的时间划分。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4年6月)(3).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A原因: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国民党抗战后并没有放弃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的根本立场;B表现: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