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中历史上册世界近现代史《第四章第四节美苏争霸》优秀教案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第一,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一套对外基本战略,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第二,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第三,在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2.解析: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时期。这一阶段,在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提出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本节的核心就是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整体性强,环环相扣,不可割裂,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对50至80年代的世界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了解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80年代的美苏关系(2)理解美苏争霸的主要特点和美苏外交的基本战略(3)全面认识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对世界的影响2.解析:(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让学生学会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片、图表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和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3)通过美苏争霸过程中两国对外政策调整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在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竞争中,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4)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从而对学1生进行反霸权主义的教育。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容易出现偏差,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训练他们如何客观的公正的去对历史进行评价。2.对事物全局性的把握较差,不能用全球性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发展的规律。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应该适当结合课本插图及部分历史史料做全面分析,教师精选练习题用以强化理解和记忆。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1,新课导入→2,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3,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4,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5,小结→6,目标检测(二)教学情景1,新课导入问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重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二战以后,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实力普遍削弱,而美苏两国的实力空前加强,国际关系中原有的均势被打破,于是出现了一种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相对稳定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的对比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2,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问题2:材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赫鲁晓夫请回答:这段材料表明赫鲁晓夫什么战略意图?答: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引出美苏争霸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问题3:赫鲁晓夫依据什么认为苏联可以同美国“平起平坐”呢?答:到赫鲁晓夫执政中期,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缩短了同美国的差距。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外交战略和实力对比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问题4:美苏争霸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双方的战略意图和基本态势如何?答:三个阶段:①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②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③8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战略意图:第一阶段:以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为策略,争霸世界。第二阶段:主要实行同美国争夺世界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