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导·学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三节课题: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2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智能的培养: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思想教育: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学法指导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学习准备直尺、橡皮泥、白纸等,地图册上的各种地图课时划分1学案导案二次备课第一课时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一、高度的计算方法1思考: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2读图“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小组讨论,代表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2)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新课引领引出课题: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总结]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3[总结]海拔和相对二、等高线地形图1读图1.28,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独立思考,交流回答)1)什么事等高线?2)什么事等深线?3)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作用?2读图1.29,理解5种山地形态的表示方法思考:5种地形的等高线形状有什么特点?二、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图1.30,完成17页活动1。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教师归纳总结:1把地面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2把海洋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3把等高线投影在一个标准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到图纸上,就是等高线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叫做分层设色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更直观的表示地面的起伏形态)4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教师点拨: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进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提示: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200~500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度地面起伏程度颜色四、地形剖面图:学生自学18页活动3,讨论下列问题:1)地形剖面图是怎样绘制的?2)地形剖面图有什么作用?3)活动:完成下面绘图: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火炼真金-----我成功我自豪自我检测:A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A.8693米B.9003米C.8690米D.8999米2、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A.海拔越高B.坡度越陡C.深度越深D.坡度越缓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则是A.山谷B.陡崖C.山脊D.山顶4、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可能有小河发育的是()用浅绿色,表示盆地;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2000~3000用褐色,表示高原;3000~5000用深褐色,表示山地。教师板演绘制过程(或播放课件)作用: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答案:DBCB鞍部山谷陡崖400米西南B海拔相对高度山地1:50000图1-2-20B5、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①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②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③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处爬山要容易些。自我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