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VIP免费

2013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2
2013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2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运用综合启发式教学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灵敏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难点:这两次改革成为俄国和日本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具: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忆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史实,指出俄国和日本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政权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部分地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3)讲授新课: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农奴制的危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下面问题: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经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结论:①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②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表现在,一是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2)学习“1861年改革”。教学可以围绕下面问题展开:改革措施分为几个方面?是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讨论、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不同见解之间的争论。(3)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分为两个方面:进步性和局限性。通过分析思考,可以了解到:①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②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③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利益。这样,改革存在局限性就不难理解了。(4)“俄国废除农奴制”一目讲完后,教师提问:“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二、“日本明治维新”:(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历史上讲过的“甲午中日战争”,提问:“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导入对近代日本历史的学习。(2)“幕府统治的危机”可以分为两个教学步骤:第一步先让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第二步,提问:“为什么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归纳总结,再通过阅读“导入框”、观察“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插图,感受外国势力对日本渗透。这使得日本主权受到破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3)“倒幕运动”只需要学生简单了解就可以了,不必过多讲解。(4)“明治维新改革内容”教师提问:“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由弱变强,那么它到底出台了哪些妙计呢?”1.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3.改革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回答第三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想象,答案也可以不拘一格。(5)关于“明治维新的影响”,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正面的评价主要是指改革对日本国内产生的影响,正面评价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反面评价主要指改革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等史实加深理解。练习: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课后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