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啦重点在画线以及加蓝处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其体内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生命活动,因此它们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命。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进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有氧呼吸;少部分不需要吸入氧气,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部分细菌等)。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一类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生活细胞中,离开寄主,病毒的存活时间很短。7、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就是生物表现出来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二、科学探究的方法(一)观察法(1)工具:①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②可以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③有时还需要测量。(2)注意事项:①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结果。③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二)调查法:(1)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2)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3)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三)实验法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2、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1)大气圈的底部:由多种气体组成。该圈层内生活着能够飞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2)水圈的大部: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3)岩石圈的表面: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其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4、环境与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1)捕食关系:相互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2)竞争关系:不同中生物相互之间争夺生存的条件,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3)合作关系:相互之间分工协作,互相帮助,如蚂蚁、蜜蜂等昆虫成千上万只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4)共生关系: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如藻类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探究可以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在两种实验环境的中央应分别放置等量鼠妇,此实验为对照实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再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