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听课收获记录VIP免费

听课收获记录_第1页
1/2
听课收获记录_第2页
2/2
听示范课有感本学期本人有幸到舒城县参加安徽省示范课观摩大赛,有节课是讲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观摩后深受启发。1、由“二战后期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导入课题。2、分三环节三个主题进行授课:(1)基础知识:主题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冷战)的兴起解释了:格局与冷战的概念教师声情并茂讲授: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分三幕:第一幕:杜鲁门先声夺人斯大林以牙还牙(杜鲁门主义对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政治第二幕:马歇尔巧援欧洲莫斯科力组互助(马歇尔计划对经济互助委员会)经济第三幕:“北美牛”组北约“俄国熊”会华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华沙条约组织)军事其中“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呈现原始材料进行解读,培养学生能力。然后,以填空形式进行整体感知两极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2)史学争鸣:主题二:冷战起源北极熊: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建立世界霸权,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一手导演了“冷战”。山姆大叔:苏联的对外政策是追求和扩大其势力范围,企图将苏联式的共产主义统治整个世界,苏联是“冷战”的发动者。选择材料有美方认识,苏方认识,让学生展开讨论,其中回答的五位学生,两位学生观点:对美方、苏方观点皆不同意。有两生同意苏方,理由是:从时间看,都是美先行动,苏应对。同意美方一位,理由说不清。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史论结合。然后出示中性观点:[美]托马斯·帕特森等著《美国外交政策》:美俄对抗,即“冷战”,根源在于战后不同的需要、意识形态、风格、这两个竞争者的力量,以及继承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信任。每一方都象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两极格局形成背景:•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和基础•随着战争的结束,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美苏实力均衡这里关于背景的表述于人民版教材一致。(3)历史论坛:主题三:冷战对世界的影响2楼:“紧张”。理由: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你的跟帖?老师提示注意结论教材的两处。学生跟贴结果:生1:“稳定”,理由:势均力敌。生2:“变革”,理由:为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为世界多极化提供变革。生3:“机遇”,理由: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机遇,第三世界崛起。生4:“融合”,理由:各国都吸收、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教师课件展示范例:“缓和”。理由:美苏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机遇”。理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发展”。理由:不同制度国家长期共存,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最后巩固练习:选择题五道,反馈学习成果。评:听老师的课,如见大师,如沐春风。春风来自于第一环节的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讲述。趣味横生的讲解、旁征博引的述说,是一种享受;其言语的幽默力量、史学的深厚功力,征服所有受众。第二环节的史学争鸣,师呈现美苏双方观点,让学生于冲突中争鸣,于冲突情境中调动运用知识,学生反映相当热烈。老师呈现的帕特森的观点更是让讨论趋向理性。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关于冷战的起源,更倾向于认为是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美苏双方互动的过程。从老教材的美苏争霸到新教材的美苏争锋就是史学界观点的更新。第三环节的历史论坛,师提供范式让学生动手,让学习的生成性结果更具多样性,让学习更具开放性,从而推动课堂教学走向更有价值的学习领域,学生设计的独特性与有效性就是一种证明。三个环节分别以师讲授,生争论,生动手的方式进行,使整堂课流畅有效;课堂中师主导,生主体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温馨民主;在春风中我们享受历史教学的一次盛宴,启发特别大,收获特别多。二点小建议:措词上能否改三个主题为三个话题,三话题围绕一主题:美苏争锋突出一课一中心。史学争鸣的环节,涉及“度”的把握,涉及认识的‘多元化’,其基于史观,生成价值观,真需慎重处理。由于生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听课收获记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