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容摘要: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极深远的,在培养人的问题上,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为了上好音乐课,根据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我校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音乐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积极情绪音乐课堂趣味性自由创作一、中职学校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中职教育以满足职业技术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及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艺术课程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极深远的,在培养人的问题上,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正是因为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长智慧、增进健康,影响学生形成正确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强化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为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课程多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而他们的年龄正处于十六、十七岁的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兴趣爱好广泛。开设音乐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健康地学习、生活,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二、音乐课中遇到的问题中职学生往往有很现实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三年后的就业(也有部分升学),只要认真的学好专业课就行了。至于基础课作用不是很大,无需付出太多的精力。音乐课学了作用更是不大,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些想法给音乐教学增加了难度。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不端正,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更有甚者偷偷地用耳机听流行歌曲。根本谈不上在音乐课上认真的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长久以来,教师总是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传授着知识,在学生时代,我们接受的就是这种教学模式,上课安分守己的聆听老师讲课。当了老师以后,也承袭着这套模式,丝毫不忘记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平时在学生面前总觉得应该保持老师的尊严,教学过程总是小心翼翼地控制在事先设定的我教你听的思路中,每天不忘保持井然有序的课堂纪律。开始还为自己能管住学生而沾沾自喜,但是渐渐地发现,学生越来越被动,注意力也更加不集中,出现了上面描述的现象。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课堂压抑感,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心理。心理学家指出:良好的心境会使人在充满情趣、动机勃发和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故而,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心境,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愉悦的精神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变“厌学”为“乐学”。这种现象迫使我在教学模式上改弦易辙。三、改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1、选择性的教唱歌曲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由于没有音乐教材,教师在选择教授内容时非常广泛。我结合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初中音乐课本教材、高中欣赏教材、网上一些优秀的音乐示范课中选择好的、有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授。因为我校是中职学校,我又结合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教授课程。结合节日选择教学内容。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在这之前的一个星期中,我把教学内容设定为教唱歌曲《感恩的心》,并加上手语的教学。通过一遍遍手语学习,学生能够巩固所教唱的歌曲;通过一遍遍边唱边做手语,学生能够很深刻的体会歌曲的情感。整堂课不管是演唱歌曲,还是做手语,学生的表情是那么的认真,感情是那么的真挚。在下课时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在母亲节如何感恩自己的母亲,先思考再行动。整堂课下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结合学校艺术节,进行音乐教学音乐基本常识这块内容是音乐教学中一大难关。因为学生们最怕老师上课时教唱歌谱,解说一些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而又不能只教唱歌曲不教基本乐理常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