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等教育学提纲VIP免费

中等教育学提纲_第1页
1/20
中等教育学提纲_第2页
2/20
中等教育学提纲_第3页
3/20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教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一、中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中等学校教育学:研究我国现阶段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揭示中等教育的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具体内容包括:中等学校教育学的概念、中等教育与人的发展、中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中等教育的目的、中等学校教育制度、中等学校课程、中等学校教学、中等学校德育、中等学校美育和体育及劳动技术教育、中等学校教师与学生、中等学校课外活动、中等学校管理和教育法治等。3.中等学校教育学不等同于学科教育学:中等学校教育学研究一般原理,不指向哪个具体的学科,学科教育学侧重于某一学科的具体教育活动,而且学科教育学多以研究学科教学为主。(判断)4.中等学校教育学的作用与意义?中等教育指整个中等学校教育,包括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1)帮助教育者正确把握中等教育的规律;(2)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4)推进学科教育学的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时间: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特点: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出现了丰富的教育学思想。1.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首创私学,创立了儒学,删订《六经》。著作:《论语》主要思想:“有教无类”、“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仁者必有勇”、“当仁,不让与师”、“当仁,不让与师”、“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学记》:比较系统地论述教育原理的著作,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善教者,使人继其志”。3.《大学》被后人称为“三大纲领,八条目”。4.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他首创的苏格拉底产婆术即启发法。柏拉图:《理想国》,对教育对国家、政治的影响,理想的教育体系进行了论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系统阐述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按年龄分期施教的思想以及教育学与心理学联系问题。5.西塞罗:《论雄辩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以教授辩论术为主要任务。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时间:17-19世纪,特点:出版了一些教育学著作,使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提出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提倡泛智教育,主张用民族语言教学,提倡教育的国际合作。2.康德(德国):《论教育》,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3.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1806,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努力使教育学成为有严密体系的理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派代表。三、教育学的体系化阶段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点: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给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有益的借鉴。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其中主要是实证的方法。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1.拉伊和梅伊曼(德国)强调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2.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地改组改造”。“从做中学”和“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等观点3.20世纪美国出现的:教育制度与方法,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实验室制、综合课程、单元教学等都是与杜威的教育观点相关。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930年出版5.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时间:20世纪50年代特点:教育对经济、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等教育学提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