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测验法律基础常识————————————————————————————————作者:————————————————————————————————日期:法律基础常识一、单项选择题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A.统治阶级中个别人的意志B.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C.统治阶级中某一阶层的意志D.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2.根据法律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这体现了法的()。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教育作用3.法的指引作用针对的是()。A.本人的行为B.他人的行为C.一般人的行为D.违法者的行为4.法律渊源实质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法进行的分类,根据法律渊源的含义,我们可以把法律分为()。A.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B.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C.宪法、民法、刑法、商法等D.宪法、法律、行政法、条例等5.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这种法律监督称为()。A.立法监督B.审判监督C.检察监督D.行政监督6.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称之为()。A.法律部门B.法律体系C.立法体系D.法规体系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A.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等B.宪法、选举法、组织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C.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律师法、选举法等D.宪法、选举法、国籍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8.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9.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A.法律是否能积极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C.法律是否能巩固国家政权D.法律是否能有效地保护劳动人民的权利10.法律体系主要指某一国家全部的现行()。A.国内法B.国际法C.国内法和国际法D.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11.违法行为要承担()。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法律责任D.行政责任1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是()。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依据B.实事求是,有错必纠C.依法从重从快D.准确、合法、及时13.我国社会主义法,一般()。A.有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B.无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C.部分有溯及力,部分无溯及力D.有时有溯及力,有时无溯及力14.法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作用,属于法的()。A.规范作用B.维护政治统治的作用C.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D.指引作用15.法的调整范围与道德的调整范围()。A.完全一致B.完全不一致C.道德调整的范围小于法律调整的范围D.不完全一致16.以法律为准绳指的是()。A.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以实体法为依据,不包括程序法C.以刑法、民法为准绳,不含行政法、经济法D.不包括法规17.法律关系根源于()。A.物质生活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社会关系18.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动产、不动产、无形财产B.物、行为智力成果C.人身、行为、货币D.商品、货币、财产权利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法律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是()。A.义务重于权利B.只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C.既对立又统一D.无法统一20.法的规范作用包括()。A.指引、评价、惩罚、强制、教育作用B.指示、评价、教育、预测、惩罚作用C.指引、教育、强制、鼓励、预测作用D.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2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2.国家结构形式调整()。A.国家各民族的关系B.国家的阶级关系C.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D.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23.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A.国务院B.国务院及各部委C.国务院及各部委和各省级地方政府D.国务院和各省级地方政府24.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说明行政行为具有()。A.确定力B.公定力C.拘束力D.执行力25.劳动教养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