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实例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答案D2.与种群相比,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防护林的丰富度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有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答案A3.如图表示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可以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B.乙图可以表示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的关系C.丙图的三个种群一定形成一条食物链D.甲、乙两图都表示生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竞争、竞争和捕食关系。草原上狮子和猎豹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故甲图不能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A项错误;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道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故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是互利共生关系,B项错误;丙图的三个种群可能是三个动物种群,而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C项错误;甲、乙两图都表示生物种间的竞争关系,D项正确。答案D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答案B5.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读取图中信息,理解蜥蜴个体数量与石头距离远近的关系,及蝗虫种群密度与植物生物量的关系。图中显示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都在减少,因此,植物间的竞争会减弱,A项错误。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个体数量越少,表明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B项正确。生物由于生活习性、食物等关系而出现距离石头远近的不同变化,体现了该群落水平结构的变化,C项正确。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蜥蜴数量增加,害虫数量减少,有利于能量流向牧草即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答案A6.下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答案D7.如图为研究者构建的某地区“捕食者—猎物”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模型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变化B.N2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P3代表了捕食者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解析该模型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变化,A项正确;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B项正确;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捕食者K值为P2,C项错误;从题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但是当捕食者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猎物的数量又在不断增加;在N2~N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