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1、概述本次道路沿线设置有K0+658.20一个钢筋混凝土箱涵,其中K0+658.20涵洞斜交角0度,断面净空为5m*4.3m。2、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级;(2)抗震设防烈度:7度;(3)设计安全等级:三级;(4)环境类别:I类;(5)涵洞设计基准期100年;3、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体系编号JTGB02);(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体系编号JTGD63);(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11、概述本次道路沿线设置有K0+658.20一个钢筋混凝土箱涵,其中K0+658.20涵洞斜交角0度,断面净空为5m*4.3m。2、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级;(2)抗震设防烈度:7度;(3)设计安全等级:三级;(4)环境类别:I类;(5)涵洞设计基准期100年;3、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体系编号JTGB02);(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体系编号JTGD63);(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4、设计要点1、本设计图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为三级,环境类别为I类。2、结构分析:结构设计计算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要求。3、设计参数(1)混凝土:重力密度γ=26.0kN/,弹性模量为E=3.45×MPa。(2)回填土:重力密度γ=18.0kN/,内摩擦角30度。5、施工要点为确保工程质量,有关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应遵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的有关规定。对各主要工艺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细则,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再进行施工作业。1、施工时应严格按图纸要求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箱体结构主筋的净保护层厚度均不得小于3cm。2、各主要材料的订购采购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使用前应根据有关质量标准严格检测并遵照有关规范施工、检测。3、凡需焊接的钢筋,均应满足受力构件焊接要求,并且要求在不同强度级的异种钢材相电焊时(如16锰和A3号钢相焊),其焊缝强度应保证高于较低强度级的钢材之强度。4、应注意结构的整体施工观念,部分相关图纸需同时使用,有关预埋件,特别是水、电专业的预埋件不得遗漏。5、本图设计钢筋长度未考虑折减,实际施工下料时应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控制。6、施工方需另行考虑可能存在的施工围堰、排水、抗渗及施工边坡临时防护等施工临时措施,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涵洞回填一般采用就近挖方土,内摩擦角≥30°,其密实度应满足路基密实度的要求。7、涵洞沟槽开挖到位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达到设计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8、每道箱涵每隔约6m左右设变形缝,其防水措施按图示方法处理,或采用其它成熟经验。9、箱涵施工时若分两次浇注砼,则施工缝应设在底板倒角上缘10厘米位置,且施工缝处混凝土应凿毛、清洗后方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10、钢筋连接接头要求:直径大于等于25mm的受力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直径大于等于12mm的受力钢筋,宜采用焊接接头。11、拆除翼墙模板时应避免产生较大的震动。翼墙、侧墙背后填砂性土,应在涵2身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进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