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一讲基于多媒体素材编辑软件支持下的历史教学情境创设大家好!第一讲的主题是“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我们强调的是《基于多媒体素材编辑软件支持下的历史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教师而言并非生疏的概念。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引入或创设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面创设的一种场景。在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到这几个用红笔标出的关键词……由此我们得出教学情境的几个特点:情感性、形象性、生动性、问题性、审美性、最终则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讲我将分四个方面介绍……情境教学创设理论,主要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对此,西方学者有很多论述,大体上有这样三类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的意义建构,提出情境有利于学习者对内容的建构,因此,将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强调特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更有力、更有用;认知加工学习理论从学习的目的出发,提出提高学习需要必要的外部情境,而这种外部情境可以借助于各种媒体,加涅就明确提出:教学情境中的媒体会将各种交流和刺激传输给学习者。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特别注意情境教学,他曾说:作者胸中有境……可见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事实上,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教师必要的技能。历史学科教学更强调情境教学。这一方面是由历史本体的既往性决定的,所谓“历史本体”,是指在过往时段内真实发生过的“原生态历史”,其具体的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真实存在﹐具有不容置疑的客观性。我们所常见的历史往往大多是以文本形态呈现和存在着,也就是一种“被叙述的历史”。它一般存在于各种人物传记﹑文献资料﹑史书典籍等等。教学时如果仅以干巴巴的抽象教学和难以消化的历史文本去“灌”学生,是很难激起学生兴趣,产生对历史的亲近感的。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近感呢?著名学者钱锺书:史学家是因为进入了历史情境,才能追叙真实的历史……更何况乎我们的青少年学子呢?我们所面对的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心理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强,尤其是初中学生。研究表明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往往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需要一定的事实材料支撑。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实施意见中,特别要求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确实,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在内的历史音像资料作为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可见历史情境教学是非常必要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情境创设变得越来越便利了。首先,资源非常丰富。你看,庞大的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量,可以找寻到更多的资源。就说历史纪录片,你看有那么多!除了使用现成的资源外,我们还可以对其进行剪辑处理,甚至还可以自己动手采集制作,比如利用照相机、ipad、摄像机、扫瞄仪等进行拍照、录制,这些资源收集后,再借助于信息技1术手段进行合成。常见的演示文稿PPT中还可以将各种形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整合在一起,呈现流畅便利。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容地演示,不必像过去那样一会儿展示挂图、一会儿播放录音机、录像机,一会儿摆弄投影仪等,弄得手忙脚乱的。那么,历史情境可以以哪些方式呈现呢?可以以语言、文字:它可以是教师生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如张智清老师讲述《秦扫六合》时,以浑厚的声音朗诵了一段简短的文字……立马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还可以是图片,如葛慧烨老师讲述抗战史时就采用了大量的原始图片资料:有《侵华日军受降仪式》、《苏州沦陷日军进城图》《四行仓库》《日军暴行》《中国人民抗战宣传画》等等,这些珍贵的图片再现了当年日军在华的暴行、中国人民的反抗,较之任何语言都生动。如果在播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