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测试1/7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日德兰海战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②③④2.一战前,军事领域大量运用科技成果的影响不包括()A.增强了武器的性能和杀伤力B.作战范围突破了陆地的限制C.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D.军国主义浪潮弥漫整个欧洲3.1879年德奥缔结的“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A.反法性质B.反英性质C.反俄性质D.反意性质4.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的形势,不正确的表述是()A.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霸权的争夺上B.一战前,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C.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D.巴尔干半岛民族关系很复杂,斯拉夫人占多数5.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①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②反对帝国主义的社会思潮逐渐兴起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④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日带来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测试2/7A.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C.日本海运业因战争而迅速膨胀D.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7.下列关于俄国在一战期间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①受一战的影响,俄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②“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③德、俄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④俄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颁布了“宪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意大利背信弃义B.同盟国内部不团结C.协约国稳操胜券D.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9.1898年德国某报纸曾如此报道:“开足马力前进,从陆上到印度的道路理应掌握在希望战斗、喜欢劳动的德意志手中。”上述计划()A.说明德国对外扩张的主要目标是非洲B.反映出世界已连为一个统一的整体C.必然导致英德矛盾的尖锐激化D.说明帝国主义列强已将世界瓜分完毕10.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1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对峙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A.英德矛盾成为列强间的主要矛盾B.英法俄和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测试3/7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1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和争夺殖民地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13.1914年8月3日,德军进攻比利时,遭比利时人民顽强抵抗。德军在付出伤亡3万人代价后,侵占比利时全境。以下关于比利时抗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给德军以沉重打击,令德军的进攻计划受挫B.体现了比利时人不惧残暴、勇于抗争的精神C.打乱了德军作战部署,“施里芬计划”破产D.为英法的军事准备提供了时间14.一战前,军事领域大量运用科技成果的影响不包括()A.增强了武器的性能和杀伤力B.作战范围突破了陆地的限制C.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D.军国主义浪潮弥漫整个欧洲15.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三条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线是法国北部、比利时到波罗的海南岸B.东线是英俄军队对战德、奥匈军队C.南线在巴尔干地区,主要是塞尔维亚对战奥匈军队D.1916年西线战场发生了凡尔登战役和马恩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