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刘瑞芬内蒙古小学数学第7教研组2014年12月30日21:24:30《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刘瑞芬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看、数、想、剪、移、拼、说等过程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体会“等积变形”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语言表达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会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及电脑课件、三角板。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有哪些呢?(课件呈现)。生:长方形和正方形。师:它们的面积分别怎样计算呢?生:思考后回答。(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对好朋友,(课件呈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发生了争论,它们都说是自己的面积要大,你们认为谁的面积要大呢?(学生观察后发表各自的意见。)师:告诉学生这都是你们用眼睛看的不一定准确,我们必须想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但不管用什么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知道他们的什么?它们的面积你会算吗?然后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提问: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算吗?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中无法通过计算来比较两个花坛面积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操作探索,获取新知1、数方格感知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1)数方格,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要求自学完成中间的格子图和表格,最后认真观察这个表格中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2)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3)提问:如果我给你一个好大好大的平行四边形的花坛,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解决吗?那该怎么办呢?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不能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如果我们能像长方形那样有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就容易解决了。(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同时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思路,做好铺垫。)2、应用“转化”思想,引入割补、平移法(1)小组合作探究:想办法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这时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精彩展示:要求边讲边操作。提问:为什么都要转化成长方形?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剪开呢?接着课件演示转化的方法,渗透割补、平移法(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全过程,为下一个环节推导公式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告诉学生学会一种解题方法比做十道题都重要,教会学生“会学”。)3、建立联系,推导公式(1)小组合作探索:a、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b、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c、拼成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d、能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交流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底;宽=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板书)提问:用字母怎么表示呢?自学课本81页。学生回答s=ah(板书)提问:s、a、h分别表示什么呢?提问: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演示不是对应的底和高),这样能求出它的面积吗?那底和高必须是什么样的关系?(对应)(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归纳,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发展了学生能力。)(四)巩固应用,内化新知1算出下面平行四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