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在回忆中寻找题材通过对生活的回忆,孩子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单调无味,而是丰富多彩的,只是以前从未仔细留意而已。其实有许多题材是我们童年的再现,作为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角度,以一颗童心,为儿童所思、所想、所做。“风车”有纸做的、有塑料的,最好玩的还是有家乡的芦叶做的。领着学生去乡间小河边走走,重圆童年的梦……。你跑得快,“风车”转得也快;一叶“小舟”放在水中比一比;吹一吹芦叶做的哨子、苇杆做的笛子;芦叶包的棕子可香了;到了冬天“芦花鞋”好暖和……。接着小朋友的“风车”(图4)、“芦叶船”、“笛韵”、“拔芦花”、“童年的游戏”、“造房子”、“滚铁环”、“竹蜻蜓”、“丢沙包”、“飞纸鸟”、“捉知了”等作品应运而生。难怪大人们在我们学校举办的儿童版画作品展上,站在这些儿童作品前,驻足不前,或许这些作品已深深地拨动了他们的心弦,开启了他们记忆的闸门——“这是我的童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自然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认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双探究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的眼睛和有善于表现生活美的一双手。为此,我在版画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联系包括学习在内的日常生活,要求他们把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作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场景,使之在实际生活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自我激发独立思考生活、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创作动机。如二年级学生施雨轩就基于幼时真实生活的回忆,创作了《大家都吃饱了》(图5,一农家小孩在门外吃饭,几只鸡在争着吃他掉下的米饭粒)一举获得“中国—日本国际儿童版画”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