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路十陵立交桥改造工程三环路十陵立交桥改造工程顶管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顶管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中国五冶三环路十陵立交桥改造工程中国五冶三环路十陵立交桥改造工程二二OO一一年六月十日一一年六月十日1一、顶管工程概况1本工程污水管道顶管施工范围为:位于十陵立交桥,属于十陵立交桥改造工程的一部分。排水工程主要由H、I、J、F、M、L6条辅道的排水工程组成。现场地质状况复杂,存在各种管道交错及未探明的障碍物。因三环路路面整治,需在2011年8月10日断我施工范围内的三环路主车道,其间所有车辆必须由辅道通行。为了确保这一目标,必须在8月10日前完成三环路H辅道及其人行道工程,而三环路H辅道及其人行道工程的完成存在拆迁电力浅沟及其电缆的障碍,如先完成迁改再施工辅道及人行道,8月10日通车无法保证。为了确保8月10日H辅道通车的进度目标,经监理、设计、业主、施工等多方研究决定对于污水管道路线复杂及影响施工工期的污水管道实行顶管施工,具体更改范围见后十陵立交桥改造工程顶管数量统计表。此次污水顶管原施工管道直径小于800的管道采用D800钢筋混凝土管顶进作业,预计顶管长度72.4m,原施工管道直径等于800的管道采用D800钢筋混凝土管顶进作业,预计顶管长度130.8m,施工所用管材为顶进法施工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顶管深度按设计要求施工,污水埋置现状地表以下5~6米,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顶管工作坑。2、水文地质简况2.1、根据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其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2.1.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色杂;主要由混凝土路面、砂卵石路基等硬杂2质混少量粘性土组成,硬杂质含量约30%~40%;结构杂乱,松散;稍密;湿。部分地段缺失。2)素填土1:灰色;主要由粘性土混约5%~20%左右砖瓦碎屑块、卵石等硬杂质组成;可~硬塑;湿。部分地段缺失。3)素填土2:灰黑色;有粘性土夹大量植物根系组成;软塑。在29#、31#孔段分布。4)人工填土全场地分布。人工填土层厚度0.7~6.7m2.1.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1)中液限粘质土:黄色、褐黄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斑痕,含铁、锰质氧化物,填充灰白色粘土条带,局部夹全风化卵石,卵石粒径3~6cm。硬塑;湿。分布基本连续,厚度1.2~5.3m。该层厚度大,本次勘察未揭穿。2.2地下水2.2.1本工程地质勘察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地下水。根据周边地质情况,结合成都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场地在丰水期局部可能形成上层滞水,该地下水呈透镜体状分布于人工填土层,赋存于粘土层之上,大气降水和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为其主要补给源。2.2.2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可知,成都地区丰水期为7、8、9月份,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枯水期为12、1、2月份,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其余月份为平水期。本场地上层滞水无稳定的自由水面,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等因素影响。本次勘察为平水期。2.2.3含水层的渗透性小,连通性差。3、工程特点3.1、本工程管线数量不多,但都牵涉到原建的地下管线,主要是燃气、通信、电力、自来水等,施工过程中将与多个相3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解决问题;严禁在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情况下施工。3.2、污水管线的埋置深度在原地面以下5~6米。4、顶管工程主要实物量(见下表)十陵立交桥改造工程顶管数量统计序号井号或桩号桩号设计管径(mm)顶管管径(mm)长度(m)深度(m)工作坑数量(个)1h380~h420间D500管道50070041.65.222WH7~WH880080014.66.5613WH11~WH1280080016.56.2914WH1~WH250070015.34.3815WH5~WH650070015.54.8916WI1~WI2段80080012.46.1917WI11~WI1280080013.14.8918WI5~WI5接老井段80080011.56.0919WI6~WI7段80080011.54.08110WH8~WH11800800151.26.362小计1D70072.42小计2D800130.8124二、顶管施工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辨别二、顶管施工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辨别1、沉井坍塌造成的伤害。(1)沉井砼浇灌过程中支架.模板搭设不规范,材料差,造成支架.模板断裂,坍塌引起的人员伤害。(2)沉井砼强度不足下沉过早造成坍塌引起的伤害;2、顶管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