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说课稿汉语教研组玛尔帕努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青河县中学汉语教研组的玛尔帕努,我说课的内容是冯骥才的《珍珠鸟》。我将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多媒体的使用。一.说教材:《珍珠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新疆专用)七年级下册第16课。作者以珍珠鸟的活动为行为线索,描写了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语言细腻生动、真实自然,把珍珠鸟描画得如在眼前,把作者和鸟儿间的感情写得真挚感人,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的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学情分析从语文角度讲,七年级双语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还只停留在以情节判断作品好坏这一浅层面上。因此,帮助学生品味文学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学生通过七年级新学期的学习,已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对大多数学生可以平稳过渡,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节奏较慢。从德育的角度讲,现代学生并不缺少“被人爱”,相反的,恰是因为拥有太多的“被人爱”,反而使他们缺少了一种“爱别人”的胸怀。因此,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责无旁贷的。学懂这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根据上述的内容与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决定把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课后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和方法:能够理解和灵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明白“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鸟与“我”由害怕到亲近信赖的变化过程,并感受作者的写法。教学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不少散文,有了一定的诵读和初步感知能力。但散文学习的障碍主要在于含蓄语言的理解,从而得到情感升华。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提问法、师生互动法配以图文对照、以读带讲等教学手段。在学法上,让学生采用朗读法、讨论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习抓住关键词去揣摩、品味。三.说教学程序一、导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对学生最大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时,我先播放一段《人和动物友好相处》的视频:紧接着问“同学们,你们家中都养过什么宠物吗”,我想学生们一定会非常积极地回答问题,我会进一步提问,“小动物刚开始搬入新家肯定不适应吧,那你们是怎么样和他们熟悉起来呢”,我会叫几个学生站起来分享他们与小动物建立友谊的过程,以此来唤起孩子的生活经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然后,我会顺其自然地引入到新课,“你们知道吗,冯骥才叔叔家也养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接着我先范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提问:“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什么感情?”我将提问两三个同学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学生回答后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学们说得真好!确实,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的文章。(板书:珍珠鸟)。二、介绍作者,出师珍珠鸟的图片,了解珍珠鸟。三、自主学习课文1、自主思考:为什么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作者把这一点放在前面说,为全文的立意找到了根基。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在这条线索的牵引下,文章交代了“我”对鸟儿的爱护和尊重,交代了鸟儿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相信我的变化过程,交代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