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闲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生性喜欢喝酒,(但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没有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吹日晒,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陶潜,字元亮,年轻得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写作《五柳先生传》说:“看我所住得环境,不能挡风遮阳。穿着简陋,经常没有吃喝,又怎么样呢。”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就不用在意音准不准啊!”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A.符合B.恰好C.满足D.舒服7.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称)自号曰醉翁也(称号)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C.期(希望)在必醉与友期(相约)行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二、芜湖市(09安微省)【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