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王申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导入。上面的口算老师安排的公平吗?为什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平均分的例子。二、新课。1、学习例四。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玩的时候通常是全班一起玩吗?(引出分组分)出示题目:12个人玩游戏,平均分成4组。通过这些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1)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法分一分。(2)学生汇报,师生订正。(3)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恐难列出来,预设教师给出算式。(4)教师利用上面的算式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习书写除号)那么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4个组,每组3个同学。”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呢?首先,我们看分的同学的总个数是多少?(生:12个。)那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那平均分成了几组?(生:平均分成4组。)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的结果是每组几个?(生:每盘放3个。)最后我们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12÷4=3)这个除法算式怎样读?(学生齐读两遍)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出示:12个人玩游戏,平均分成2组。每组几个?12个人玩游戏,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个?师:把这两道题用除法算式写出来,再读一读。(学生独立完成)三、拓展应用。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分饼干)(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4)第四关“猜密码”。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算式:----------读作:------------------3、小结:经过大家的努力,老师设置的四道关卡已经全部通过。我宣布全体同学,挑战成功!四:课堂总结,完善认知。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