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所属系部机电系适用专业所有专业课程代码课程学时64课程学分4编写时间2015.9执笔人王倩审核人赵玉清归口教研室工艺教研室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项目教学方式(可多选):□讲授□讲授实践□专题讲座□实践实训其他:考核方法:□完全过程考核(I类)□过程考核+期末考核(II类)□平时考核+期末考核(III类)□等级考试或证书考核(IV类)选用教材:[1]机制工艺教研室校内自编教材.《零件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技术测量》[2]黄云清.《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参考资料与资源:1.南秀蓉.《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GB/T1803-2003极限与配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3.GB/T1182-200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前修后续课程:1.前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2.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CAD/CAM技术二、课程定位与作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的一门学科,其作用是培养高素质机制专业人才,使其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加工制造、维修、维护及质量检验等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实用技能2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今后从事机械加工和研究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前修学习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后续学习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等专业课程。三、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极限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国家标准及应用,使学生初步具有机械零件的几何量精度设计及精度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的典型几何量进行正确测量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1)掌握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术语;(2)掌握几何量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原则;(3)掌握各项几何量公差的标注方法,能够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与配合代号的含义;(4)初步学会和掌握机械零件的精度设计内容和方法;(5)了解几何量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四、学习内容学时分配安排序号教学内容提要讲授学时1公差与检测基本术语22测量与检验技术基础83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104形位公差与检测125表面粗糙度轮廓与检测46尺寸链47光滑极限量规28键和花键联结的公差与检测29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210圆锥的公差与配合211普通螺纹联接的公差21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4五、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注明:●代表重点★代表难点)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一)公差与检测基本术语2学时3[主要内容]1.互换性与公差●2.标准化与优先数系●3.几何量检测概述[教学要求]1.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概念及重要性;2.理解几何量公差的概念及作用;3.掌握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的特点。(二)测量与检验技术基础8学时[主要内容]1.测量概述●2.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3.测量误差●4.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5.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教学要求]1.了解测量定义以及测量所包含的四要素;2.掌握计量器具的种类,基本技术性能指标;3.理解各种测量方法的基本特征;4.掌握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的分类及各类误差的处理;5.掌握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方法。(三)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10学时[主要内容]1.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2.常用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3.常用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的选择★4.大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5.未注公差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教学要求]1.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制定的意义;2.掌握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相互之间的关系;3.掌握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及其系列特点;4.根据零件功能要求,掌握公差与配合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了解大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46.掌握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国家标准。(四)形位公差与检测12学时[主要内容]1.零件几何要素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2.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3.形位公差带分析★4.公差原则★5.形位公差选择★6.形位误差及检测★[教学要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