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最大与最小在实际生活与生产实践中,人们总是想用最少的财力、物力、人力以及时间等在可能的范围内取得最佳效益。况且,在许多现实问题中有时很难确定或者就不需要具体的每个数值,有时只关心最大、最小等极值。这一讲就来研究某个量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这类问题题目中经常出现“最小”、“至少”、“至多”等术语。经常只能根据具体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例1某校六年级一班准备用100元钱买圣诞树装饰品。在花店这样的装饰品成束出售,由20朵花组成的花束每束价值4元,由35朵花组成的花束每束价值6元,由50朵花组成的花束每束价值9元,请问每种花束各买多少才能买到最多的花朵?分析:想用100元钱买到最多的花朵,题目中有三种花束:A种:由20朵花组成的花束价值4元B种:由35朵花组成的花束价值6元C种:由50朵花组成的花束每束价值9元平均1元钱可买A种花朵5朵或B种花朵5.8朵或C种花朵5.5朵,为了买到最多的花朵,应该多买B种花束解:经分析可知由35朵花组成的B种花束中的花朵最便宜,宜多买。由于每束6元,故100元钱可买16束,还剩4元钱,这4元钱恰好买一束由20朵花组成的A种花束,这时共买花朵:16×35+20=580(朵),若B种花束少买几束,增加A种或C种花束的数量,都不能使花朵数达到580朵。因此,应买由35朵花组成的花束16束和由20朵花组成的花束1束,可使花朵数量最多:580朵。说明:此题也可设A种、B种、C种花束各买x束、y束、z束时,可使花朵最多,列方程:4x+6y+9z=100,x,y,z是自然数可以先缩小字母的取值范围。例如12元能买3束A种花束或2束B种花束,分别得到60朵花和70朵花,于是很清楚在最优解中A种花束不应超过2束。同理,比较B种花束和C种花束,发现要使花朵最多,C种花束不应超过1束,即x≦2,z≦1,下面只有很少的几种情况了,可以一一列举,同样可以求得x=1,z=0,y=16例2有一类自然数,从第三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恰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之和,如134,1459等等,求这类数中最大的自然数和最小的自然数。分析:要得到最大的自然数,应使得这个自然数的位数尽可能地多。如果最前面的两个数字越大,则按规则构造的位数越少,所以若想按规则构造最大的自然数,前两个数字应取10,这类数中,最小的应是三位数,先考虑百位为1的自然数,若十位数字为a,则个位数字为(a+1),只有当a+(a+1)>9时,即a≥5时,才能保证按规则构造的数是三位数,取a=5。解:这类数中最大的是10112358,最小的是156。说明:在自然数中求满足条件的某个量的最值问题(常称离散最值问题)往往解法比较灵活,但只要仔细分析条件,进行深入细致的推理,是不难解决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好的材料。例3设四个不同的正整数构成的四数组中,最小的数与其余三数的平均值之和为17,而最大数与其余三数的平均值之和为29,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四数组中,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分析:设四个不同的正整数从大到小依次为a,b,c,d,依题意可列出两个方程:将这两个方程变形为:②-①得:即a=18+d由a>b>c>d,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就可以估计d的取值范围了。解:设此四个正整数分别为:a、b、c、d,且a>b>c>d,依题意有即:则用这两个方程相减得:即a=18+d又a>b>c>d,则b≥d+2,C≥d+1由①式得:即:7+2d≤17,d≤5,由此得a=18+d≤23当a=23,b=7,c=6,d=5时,a取得最大值23说明:(1)本题也可以设这四个数的和为s,最小的数为x,最大的数为y,则前三个较大的数的平均数为,后三个较小的数的平均数为,也可以作类似的讨论。(2)用不等式求离散最值,如若a≤23,则a有最大值23,此时还要构造出(或求出)a、b、c、d的值,说明确实能取到23,注意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例4如图,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ABCD,在两边AB和AD上分别有点E和点F,AE=5厘米,AF=6厘米,请你在BC或CD边上选一点,并与原有的两点连成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的面积尽可能地大,求这个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分析:先假设所求的点G在BC边上,并设BG=x厘米,直接求△EFG的面积比较困难,因此可由已知条件可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AEF、△BEG与梯形FGCD的面积之和。△EFG的面积=类似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