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性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学分:4分参考学时:240学时可就业岗位:规模化猪场场长、生产场长(或场长助理)、生产线主管(或技术员)、组长、人工授精员、饲养员可培训的职业资格:动物防疫员、家畜饲养员、家畜繁殖员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一、课程定位1、课程地位《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是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而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由原《畜牧学各论》、《家畜内科学》、《家畜外产科学》、《家畜传染病》和《家畜寄生虫》等课程综合成的一门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该课程在畜牧兽医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与其它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实际工作关系也极为密切的相关,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适应养猪企业的实际需求。2、前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药理、动物病理、家畜繁殖、动物营养、临床诊断、动物微生物3、后续课程畜产品加工、动物检疫、中兽医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置的理念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内容中关于课程建设的主要精神。《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设计遵循的理念是基于“以工作过程导向”以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以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知识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并按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确定构建2、课程设计的思路本课程根据养猪企业的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在课程设计时我们立足学生、贴近生产、服务三农和五位一体化,确定课程体系和内容,使之更符合学校办学定位、更符合养猪企业需要、更符合学生实际,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紧密衔接。(1)课程开发路线(2)我们结合《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特点,把握好职业能力这条主线,从分析规模化猪场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入手,以能力本位开发课程,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系统地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掌握规模化猪场工作过程要求的熟知规模化猪场的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具体的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应对规模化猪场发展趋势的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具体的工作过程职业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设计学习情景职业岗位分析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情景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基于养猪生产过程实施项目教学(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本课程模块和课程内容,我们按规模化猪场生产流程的各环节设计教学模块,即怀孕母猪饲养、哺乳母猪饲养、保育猪饲养、育肥猪饲养、猪场管理和疫病防治等6个教学模块,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为种猪引进、后备舍的生产与管理、配种舍的生产与管理、妊娠舍的生产与管理、分娩舍的生产与管理、保育舍的生产与管理、育肥舍的生产与管理、猪场饲料生产与加工、猪场的综合防疫、猪病的诊断与治疗、猪场的规划与设计和猪场经营与管理等12个学习情景,从而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规模化猪场生产工艺流程图配种妊娠分娩保育育肥出栏妊娠母猪饲养哺乳母猪饲养保育猪饲养育肥猪饲养猪病防治猪场管理规模化猪场岗位群畜牧技术员兽医技术员配种员母猪饲养员育肥猪饲养员任务1任务n任务2任务1任务2任务n任务1任务n任务2任务1任务2任务n任务1任务2任务n3、课程内容选取与排序由实践专家和教师共同在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排序。本课程根据规模化猪场生产各环节来设计学习情景,结合生产实际又不脱离教材。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全过程指导,内容新颖,操作规范,实用性强。首先教学内容的选取做到针对性、实用性和新颖性。一方面我们由猪场的现场专家、管理人员、优秀饲养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设计课程内容保证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以养猪生产实际中颇有影响的技术问题或现象为主要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实用性;我们还及时跟踪养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并将其新技术、新品种等最新知识纳入课程内容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其次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根据规模化猪场生产工艺流程来设计教学点,结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