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抽动障碍一、概述抽动障碍(ticdisorder,TD)是一类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临床特征为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刻板、非节律的单一或多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根据抽动特征及病程,抽动障碍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S)。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一般症状较为局限,程度较轻,对日常生活影响小,病程小于1年,能自行缓解。慢性抽动障碍的患病率为1%〜2%,病程大于1年,通常在青少年后期症状缓解,也有部分患者成年期残留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Tourette综合征在总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1%,是抽动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类型,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学业等社会功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二、病因与发病机制抽动障碍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公认该障碍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存在结构与功能连接异常。双生子及家系研究显示Tourette综合征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度为0.77。多巴胺相关基因、5-羟色胺相关基因、组织胺相关基因等均参与该疾病的发生,但均未得到可重复的一致性结论。一些新发突变基因SLITRK1、C0L27A1、CNTN6、NRXN1、TBC1D7、ASH1L等可能参与部分Tourette综合征的发生。母体孕期不利因素(如感染、缺氧、压力、吸烟等)为可能的危险因素。三、临床特征与评估(一)临床特征1.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为一过性抽动,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抽动障碍,以简单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运动抽动为颜面部、头颈及手臂的抽动,发声抽动主要表现为吸鼻子、清嗓子等简单发声抽动。病程不超过1年,症状较轻,一般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2.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主要临床特征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运动抽动与发声抽动不同时存在,病程大于1年。运动抽动主要涉及到颜面部、头颈部及肢体的抽动。发声抽动明显少于运动抽动,吸鼻子、清嗓子相对多见。抽动症状相对不变,持续数年甚至终身。通常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逐渐缓解,成人后可能仅表现为慢性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的残留症状。在ICD-11中分为两个亚型,即慢性发声抽动障碍和慢性运动抽动障碍。3.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是抽动障碍中最复杂、最严重的类型,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运动抽动与发声抽动在某个时间段同时存在,病程大于1年。运动抽动从颜面部、头颈部及上肢发展到躯干及下肢(从头到脚发展),从简单运动抽动(如眨眼、皱眉、摇头等)发展到复杂运动抽动(做鬼脸、拍打、触摸、旋转、跳跃等);发声抽动早期多表现为简单发声抽动(如清嗓子、咕噜声等),逐渐发展为复杂发声抽动(如不合适的音节、单词及短语、重复言语、模仿言语甚至秽语);甚至部分患者出现自我拍打、抓咬等具有自伤性质的抽动。Tourette综合征常共患其他神经发育障碍或情绪行为障碍,常见共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发育性学习障碍、品行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焦虑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睡眠障碍等。(二)临床评估应对抽动障碍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抽动的性质、形式、强度、病程及其对家庭、学校、社交等社会功能的影响。1.抽动症状评估除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外,常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抽动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包括运动抽动与发声抽动,对每一类抽动的数量、频度、强度、复杂性及对正常活动或行为的干扰程度进行评估。2.其他共存症状或共病的评估除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外,也常使用其他相关量表对共存的症状或共患的疾病进行评定,如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SNAP-W量表等。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应综合病史、精神检查及评估等结果,并结合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对患者做出诊断。目前尚无ICD-11正式中文版本可供临床诊断使用,故可结合DSM-5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诊断要点如下:1.短暂性抽动障碍(1)单一或多种运动和(或)发声抽动。(2)自第一次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