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云南羊拉地区铜矿成矿系列①魏君奇1,2,陈开旭1,2(1.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2.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摘要:金沙江缝合带的洋-陆转换(洋盆扩张、洋壳俯冲、洋盆闭合)作用,在羊拉地区引发了3期构造—岩浆事件,分别形成海西期裂谷洋盆洋脊-洋岛型火山岩、印支期陆缘弧同熔型花岗岩和燕山期同造山碰撞型花岗斑岩,与其对应的成矿系列为:海西期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型铜矿床、印支期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和燕山早期斑岩型铜矿床。关键词:成矿系列;羊拉铜矿;云南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849(2004)0220021204金沙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经历了初始裂开、扩张、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的洋-陆转换过程,各演化阶段伴随着不同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不同成因类型的铜矿床,这一特点在云南羊拉地区得到了集中体现。羊拉地区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段,每期构造-岩浆作用都伴有相应类型矿床的产出,形成了羊拉铜矿的成矿系列:海西期为金沙江洋盆扩张期,基性和中基性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了与之相关的喷流—热水沉积型矿床;印支期金沙江缝合带碰撞造山作用伴随大量中酸性岩浆的侵入,产生了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岩浆活动持续到燕山早期并演化为酸性岩浆,形成了与浅成岩浆热液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羊拉地区从北往南依次分布有里农花岗闪长岩岩体、里农花岗斑岩岩体和加仁花岗闪长岩岩体,各岩体的全岩Rb2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27,202,208Ma,喷流—热水沉积型铜矿床分布于里农花岗闪长岩岩体外围的里农岩组中;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分布于加仁花岗闪长岩岩体与里农岩组的接触带中;斑岩型铜矿床分布于里农花岗斑岩岩体内及与斑岩岩体相关的隐爆角砾岩和脉岩中。1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型铜矿床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型铜矿床主要产于羊拉矿区的里农矿段,含矿岩系为一套富含中基性火山岩(洋脊-洋岛型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岩建造,即嘎金雪山岩群里农岩组地层。该矿床由4个矿体组成,矿体总体与地层呈整合接触,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平缓稳定。走向近S-N向,倾向NW向,倾角20°左右,其中最大的�号铜矿体延长约1500m。1.1成矿地质背景羊拉矿区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段,该岩带主要夹持于S-N向的羊拉断裂和金沙江断裂间,西接江达-维西火山弧和昌都-思茅微陆块,东邻得荣-巴塘蛇绿混杂岩带和中咱微陆块。岩带东侧与代表洋壳残片的蛇绿混杂岩伴生,说明该岩带的火山岩形成于大洋盆地。而其东、西两侧微陆块的存在,说明该洋盆为裂谷洋盆。羊拉矿区玄武岩中锆石的U2Pb非一致线的上交点年龄值为2525Ma和1387Ma,下交点年龄值为362Ma和296Ma[1],表明羊拉矿区的火山岩形成于晚石炭世(296~362Ma),石炭纪为洋盆扩张期。火山岩锆石的U2Pb非一致线的上交点年龄(1387Ma和2525Ma)则显示,羊拉矿区存在中元古界扬子陆块基底的痕迹,进一步证明了金沙江洋盆是由大陆裂谷发育形成的裂谷小洋盆。羊拉矿区的火山岩,下段由灰绿色块状玄武岩组成,不含陆源物质,岩石类型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另有少量高铝玄武岩和苦橄玄武岩,单一的玄武岩组合表明其形成于大洋环境。上段火山岩由玄武安山岩组成,顶部被厚层条带状大理岩覆盖,构成玄武岩-碳酸盐岩建造,具有洋岛火山-沉积建造的特点。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结第23卷第2期2004年6月地质科技情报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Vol.23No.2Jun.2004①收稿日期:2003210208编辑:曲梅兰刘江霞基金项目:原地质矿产部定向基金项目“滇西德钦羊拉地区铜矿成矿条件及远景预测”(地科定95212);原地质矿产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金沙江结合带构造演化及铜、金矿成矿规律研究”(952022001203)作者简介:魏君奇(1964—),男,副研究员,现正攻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工作。©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果表明:羊拉矿区的玄武岩为富集型洋脊玄武岩(E2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2]。侯增谦等[3]认为,金沙江缝合带处于热幔柱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