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铺装设计原则广场的铺装设计原则1.铺装选材在符合总造价平衡的情况下,再去选择,这是第一步。因此,避免用50厚的花岗岩。2.铺装图案的选择,总体走向、线条要统一风格。3.铺装的材质选择要体现方案的风格,是大气的入口广场(多用高档材料),还是亲切的小平台。4.确定铺装色调总体一致,冷OR暖。5.铺装保守设计:一个广场不宜超过三种或以上的不同颜色材质的大面积铺装。丰富材质的饰面处理,可以用自然面、荔枝面之类的,也可以多用镶边把大块广场分割。分割广场的图案不宜面积过大,这样会显得太过琐碎。整体感最重要。(呵呵,如果是高手,当然是色彩与材质都丰富多变,像西班牙的设计师,要有一定功底才能做得出)6.光面的花岗岩不要大面积使用,光面花岗岩可以应用在铺装广场的镶边。文化石不要大面积使用,不好看。文化石可以适当用作镶边。7.铺装的考虑是要将花池、树池、景墙的材质一起来考虑,局部服从整体,整体感最重要8.铺装的尺寸是根据整体面积划分出来的模数来确定,先大概划分力案面积,再通过模数来确定尺寸大小。9.树池或景墙等小品压顶,50厚效果好,造价高,30厚最效果一般,造价适中,常用。压顶应该要压得注,宜深不宜浅,厚重感强。10.如果是生态型的设计,铺装材料的选择,建议留意一下场地周边可回收的材料或当地盛产的材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11.在此基础上应该注意铺装的设计不是脱离整体,要和绿化相协调,将铺装放到整体设计去考虑,植物的花色与叶形与铺装是遥相呼应的。12.台阶两侧考虑残疾人通道及收边,不要出线一刀切的现象。园路的铺装设计原则§建议采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园路。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1)符合绿地生态要求。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2)与园林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3)新建园林,尤其上海园林,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园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4)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5)园林绿地除建设期间外,园路车流频率不高,重型车也不多。(6)是我国园林传统做法的继承和延伸。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广场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全园,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园路的铺装来表达园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要深入研究园路所在其他园林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图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明•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损坏往往从这里开始。侧石问题: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己见。笔者认为要依实而议定:§①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收边;§②所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③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④最重要的,是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须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们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