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80105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设计方案山西柳林凌志兴家沟煤业有限公司2013年1月23日2/16会审内容5203煤层注水设计职务签字会审意见矿长技术矿长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矿长助理调度主任通风科长地测科长通风队长探水队长80105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设计方案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第154条规3/16定,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我矿决定对回采工作面采取煤层注水。煤层注水是采煤工作面最有效的防尘措施之一,实践证明,实施煤层注水不但能有效减少采煤工作面煤尘的产生,而且能够改变煤体的多种物理力学性质,减少冲击地压、煤层自燃发火,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有效改善我矿80105综采工作面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遏制煤尘事故发生,决定对80105综采工作面实施煤层注水,特编写《80105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设计方案》如下:一、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1-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概况煤层名称8#煤水平名称一水平米区名称801采区工作面名称80105地面标高(m)+751——+791工作面标高(m)+998--+1082地面位置位于田家坡村西南方向,曷家垣村以东,地面工业广场以北,地面沟谷纵横,地表切割强烈。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本工作面位于8#煤层首采工作面以东。四邻边界为:南以轨道大巷保安煤柱为界,北以矿界煤柱为界,西部为80103回米工作面米空区,东为80107回风顺槽,上覆5#煤采空区。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本工作面地表均为沟坡农田,工作面以北有田家坡煤矿废弃井筒,回米后会造成地表裂缝、塌陷,但经复耕后可以耕种,影响不大。走向长(m)倾斜长面积1328、160/、212480(m)(m2)第二节煤层表1-2煤层情况煤煤层总厚2.8〜4.1夹石层数煤层倾角2°〜7°4/16层情况(m)3.20—2(度)5°可采指数1煤层结构简单稳定程度稳定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下距9号煤层5.65〜14.90m,平均11.70m,煤层厚度1.30〜4.10m,平均2.81m,薄厚煤层,属全井田稳定赋煤区大部可米煤层,含02层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夹矸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该煤层直接顶板为石灰岩,伪顶为铝土泥岩,底板为泥石、砂质泥岩、中细砂岩。第三节煤质情况表1-3煤质情况煤质情况Mad(%)Ad(%)V(%)Q(MJ/kg)S(%)原煤0.772124.5527.412.32浮煤0.648.5722.6132.731.798#煤属于低灰一中灰、中低硫一高硫以高硫为主、中热值一特高热值焦煤。第四节煤层顶底板情况表1-4煤层顶底板情况表煤层顶底板情况顶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基本顶屯灰岩5.80〜6.406.12浅灰色-灰白色,厚层状,富含腕足类化石。直接顶L]灰岩4.00〜4.654.40浅灰色,较坚硬,较平整,平行层理。伪顶铝土泥岩0〜0.150.07是一种含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泥岩,为白灰色,可见水平层理。直接底泥岩、砂质泥岩中一细砂岩5.65〜14.9011.70灰黑色,含植物化石,中厚层状,结构致密。基本底9#煤层1.35〜2.861.75为中厚煤层,属全区稳定赋煤区大部可米煤层,含0-1层夹矸,煤层结构简单。5/16二、工作面地质构造1.地层井田大部分黄土覆盖。根据钻孔揭露情况,井田内沉积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S)、下石盒子组(Px)、上第三系上新统(N)、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丄)。122+32.构造离柳矿区位于河东煤田中部,基本上是一向NW倾斜的单斜构造,东部发育大的宽缓褶曲,成为矿区控制性构造。褶曲自东而西有离石—中阳向斜、王家会背斜、三交—临县单斜,其间伴生有炭窑沟、朱家店、湍水头等较大断层。王家会背斜由于隆起部位遭受长期剥蚀,其上含煤地层不复存在,而背斜东部分离出离石煤盆地。离柳矿区以北和以南,构造应力较为强烈,发育了汉高山断层带和紫荆山断层带。而中部产生了离石鼻状构造,本构造以离石—聚财塔一线为转折线,形成了一个弧顶向西突出的弧状褶曲。这个弧状褶曲在三交、临县区表现明显,在转折线以北的三交区,地层走向由北东转向北北东至南北向,而转折线以南的柳林区,则由南北转向北北西至北西。在鼻轴(转折线)部位由于张力作用产生了一个东西向的张性断裂带,即聚财塔断层和聚财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