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寮滨海度假休闲区中区市政项目海滨路工程二标段道路左侧污水管道和排水箱涵基坑支护、排水专项方案1、概述巽寮滨海度假休闲区中区市政项目海滨路工程二标段工程,钢筋混凝土箱涵纵向布置于K4+415~K5+594桩号的道路左侧,长约1139m,其中箱涵(B×H=3000×1500)409m、(B×H=3000×2000)760m、(B×H=3000×2500)24m,采用C30S6混凝土3061.68m3,垫层采用C15混凝土1460.23m3。与之平行的污水管道(HDPE)DN500,于井W0207~井W0702之间,长约1495.00m。(1)地层岩性根据施工图纸和业主提供的《海滨路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沿线地貌类型主要为海岸阶地,西面临海,沿线零星分布有鱼塘和果树,路线地形稍有起伏。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总体上自上而下可分为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和第四系坡积层(Qdl)、残积土(Qel)及燕山期花岗岩(r52(3)),按土岩类型及性状大体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主要为素填土,呈浅红、灰黄、灰色,稍湿~湿,结构松散,呈零星不连续分布,层厚0.50~2.50m,层顶(地面)标高2.52~4.21m。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粉砂、细砂、中砂、砾砂和亚粘土组成,粉砂和细砂的层顶埋深0.00~2.50m,厚度1.10~10.50m,层顶标高-4.05~3.98m;中砂和砾砂的层顶埋深0.00~12.05m,厚度1.40~10.50m,层顶标高-9.53~2.87m;亚粘土层顶埋深10.10~16.00m,层厚0.50~5.90m,层顶标高-13.48~-6.13m。(2)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含水岩土类别、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勘察区的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其中松散土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平原和滨海。含水层主要为冲积和海相成因类型的砂类土。根据松散层岩土体孔隙水的水力特征,可分为孔隙承压水和孔隙潜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①孔隙承压水主要分布于海陆交互相沉积卵石层中,属浅层承压水。含水层以含卵石中粗砂为主。含水层厚度一般4~8m,孔隙度大,与地表水有直接水力联系。因此其富水性好,涌水量大,地下水对地基土体稳定性影响较大。②孔隙潜水分布于勘察区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粉砂、中砂和砾砂层中,潜水的水位埋深较浅,富水性好,渗透系数大,地下水与地表水有直接的水力联系,涌水量大。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平侧向径流排泄。地下水极发育,各地层地下水位在标高1.2~2.6m左右。见钻孔ZK12至ZK30地质剖面图。(3)工程特性箱涵开挖从路面至基底4~5m,涵底标高0.33~-2.2m左右;污水管道开挖从路面至基底5~6m,管底标高-1.22~-3.0m左右。桩号4+4154+8205+2205+585现地面高程m4.03.32.82.3箱涵底高程/开挖深度0.33/3.7-0.85/4.2-1.25/4.1-2.20/4.5污水管底高程/井位开挖深度-0.87/5.1-1.47/5.1-2.06/5.2-2.63/5.3备注管道建基面完全穿过粉砂和细砂的层(埋深0.00~2.50m,厚度1.10~10.50m,层顶标高-4.05~3.98m),进入中砂和砾砂的层顶(埋深0.00~12.05m,厚度1.40~10.50m,层顶标高-9.53~2.87m)。由于管道建基面所处的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粉砂、中砂和砾砂层中,潜水的水位埋深较浅,富水性好,渗透系数大,地下水与地表水有直接的水力联系,涌水量大。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平侧向径流排泄。海滨路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论及建议认为,箱涵和污水管沟开挖完全在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即粉砂、中砂和砾砂层)范围内,工程性质较差且富水易造成涌水、流砂。箱涵和污水管较长,量大,工序多,属于关键项目,地层复杂,管沟开挖深度深,全线基础都存在流砂,如果不采取支护措施,管沟无法按稳定的坡度放坡开挖。若采取强挖方法,第一、流砂会掏空临近构筑物地基,引起大量塌方,由于管沟离公路较近,会引起现有公路(S210线)路基塌陷和危及车辆的正常安全通行;第二、会危及到管沟周边临近建筑物(如DN600的供水管线、架空电信线路)的安全;第三、无支护的基坑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第四、无法在干地施工,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为确保工程安全,箱涵和污水管沟开挖须采取支护措施,兼顾基坑截水,宜采用12m长拉森Ⅳ型钢板桩沿管沟两侧进行支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