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岗岩残积层的工程地质特征花岗岩残积土是特定气候、地理、地质环境的产物,具有特殊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其工程地质性质与一般土不尽相同,属于区域性特殊土。这种特殊性可以归结为“两高两低”,即高孔隙比、高强度、低密度和中低压缩性。一般处于可塑或硬塑状态,矿物成分以高岭石和石英为主,其工程地质性质取决于其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1.1成因及成分花岗岩残积土是花岗岩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20%~30%)、长石(60%~70%)、云母及角闪石(5%~10%),呈全晶质等粒结构,质地坚硬,性质均一,岩块抗压强度高(120~200MPa),但因长石和云母具有节理,使花岗岩多具有三组原生节理,而且由于石英和长石的膨胀系数相差近一倍,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花岗岩表面容易产生裂隙,因此花岗岩易风化,尤其是粗粒结构花岗岩更易风化。南方气候温暖,气温高,雨量足,相对湿度大,因此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残积物以粘土矿物为主,厚度较大。花岗岩的化学风化主要是其中占约三分之二的长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与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水解和碳酸化形成高岭石(Al2O3·2SiO2·2H2O)。以正长石(K2O·Al2O3·6SiO2)为例,其水解和碳酸化的化学变化如下:K2O·Al2O3·6SiO2+nH2OAl2O3·2SiO2·2H2O+4SiO2·(n-3)H2O+2KOHK2O·Al2O3·6SiO2+CO2+2H2OAl2O3·2SiO2·2H2O+K2CO3+4SiO2风化程度愈强,残积土中高岭石含量愈高,如江西花岗岩残积土中高岭石含量为66%~85%;平均75%;而福建和广东的相应数据分别为65%~93%、平均79%和70%~94%、平均82%[1]。高岭石结构致密,但吸水性强,遇水后易膨胀和软化,具可塑性和强压缩性。从物化特性看,花岗岩残积土的pH值很低(属酸性),可溶盐和有机质含量都很少,但游离氧化物含量较多,见表1-1[1]。表1-1花岗岩残积土部分物化特性指标地区pH值有机质含量(%)可溶盐含量(%)游离氧化物含量(%)难中易总量SiO2Fe2O3Al2O3总量江西4.840.240.080.030.020.132.245.172.709.16福建6.040.300.090.020.010.125.323.273.3811.97广东5.390.240.070.020.020.116.503.594.5514.641.2花岗岩残积土的界定及工程分类1.2.1花岗岩残积土的界定在一般情况下,土的定义是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不等的矿物颗粒,经剥蚀、搬运后沉积下来而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土体是矿物颗粒、孔隙水、空隙气体的三相集合体,矿物颗粒之间粘结力很小或无粘结,土体的破坏一般表现为剪切破坏,其抗剪强度取决于矿物颗1粒之间的粘结力和摩擦力。风化岩是新鲜完整的岩体因风化作用而变成的破碎岩体,其岩块新鲜或因风化褪色,强度很高,并由岩块构成风化岩体的连续或不连续骨架。风化岩体的破坏机制主要受结构面控制。残积土是岩体风化后在原地形成的残余碎屑物质,岩石绝大部分已完全风化为矿物颗粒除孤石外,它与风化岩的共同特点是均保持在原岩所在的位置,未经其他介质的搬运和分选,残积土中必然存在岩体的原生及次生结构面,并且矿物颗粒之间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原岩的构造,可见如果从残积土的组成来看,它与一般的土基本相同,但残积土的剪切破坏必会受其中残留及次生的结构面影响,即也具有部分岩体破坏的特征。因此根据土的一般定义,残积土并不是“土”,当然更不属于岩体,而是既非石亦非土的“似土”物质,或可称之为“类质土”。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等为代表的国外标准和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为代表的一部分国内规范,以岩石风化程度的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岩体的裂隙或碎裂程度等,将岩石风化剖面划分为6个带,即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残积土等6个带,其中强风化以下为岩石,强风化岩以上的全风化带的主体特征己呈现为土的性状,虽然它仍然保存原岩结构的外观特征,但已完全不符合岩石的“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的定义,而只是风化程度相对较轻的深层残积土。而所谓的残积土,岩体和岩石的组织构造已完全丧失,实际上指的是风化相对彻底的表层残积土。1.2.2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分类花岗岩残积土是物质组成和地质结构较复杂的综合地质体,土的类型不同,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