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KT综合征?KK-T综合征是一种良性疾病,目前的医学科技却无法做到根治,许多患者都在苦苦求索:能不能根治,怎么治疗,要不要手术,会不会遗传?面对K-T综合征,我们能做什么?什么是KT综合征?K-T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一.什么是KT综合征?KT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疾病,全称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1900年由法国医师Klippel、Trenaunay首先报道,又称“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以葡萄酒色斑痣、浅静脉曲张及肢体肥大三联征为主要表现。二.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本病的主要表现在一侧肢体,尤其腿外侧多见,部分病变累及臀部、腰部或上肢。主要表现为①葡萄酒色斑,一种呈地图状的略隆起的淡红色或紫红色斑痣,累及肢体的一部分,也可遍及患肢和躯干,压之可以褪色,其实质是皮内血管痣,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葡萄酒色斑在婴幼儿时期即可发现,往往被认为是胎记,等到病变加重,出现一侧肢体增长、增粗时,才会就诊。国外对此类疾病的统计表明,从首次发现病变到首次进行检查的平均间隔是12.7年。②一侧肢体的增长或增粗,随着患儿的成长,病侧肢体会逐渐增长、增粗。皮肤温度普遍高于健侧,还伴有淋巴系统异常等。③下肢浅静脉曲张,一般在出生后1年左右,表现为单侧下肢外侧浅静脉异常增多、曲张成团或呈网状,多数患肢静脉曲张随年龄增长日益加重。其发生部位不同与一般的下肢浅静脉曲张,主要集中在腿外侧;由于下肢静脉长期处于高压状况,成人患者患肢常伴有色素沉着、溃疡。三.怎样区分是动脉型的还是静脉型的?该病传统方法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静脉型以静脉异常为主,包括浅静脉曲张、静脉瘤、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缺如等;②动脉型——即动-静脉瘘型主要以患肢异常的动-静脉瘘为主;包括动脉堵塞、缺如或异常增生等;③混合型。但严格意义上只有静脉型的属于真正的KT综合征,动脉型和混合型的属于PW综合征,由于临床表现相似,同属于血管畸形,但治疗原则不同。四.与单纯鲜红斑痣的区别是什么?单纯鲜红斑痣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低血流量的真皮内血管畸形,多出生时就有,好发于面、颈部,大多为单侧性。一般不伴有静脉曲张和肢体增粗增长。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色斑片,外形不规则,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治疗方法有脉冲染料激光,所发射的绿色激光能顺利地穿透病损上的表皮进入到病损部位,病损区血管内部的血红蛋白在激光下完全凝固,将异常的血管封闭从而治疗病灶。由于病损的血管在皮下呈立体分布,每次激光的治疗只能祛除部分的血管,另外治疗后少数血管会发生再通的现象所以治疗常需要分多次进行。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需要两个月以上,大约只有30%的患者可以治愈,70%的患者仅是有效。五.K-T综合征的危害美观,由于腿部的葡萄酒斑影响,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影响外观,无法穿裙子;后期骨骼增长增粗,严重时会因为两侧下肢长度不一,造成走路跛行。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液回流不畅,静脉血液淤滞,皮肤营养性改变,长时间站立后下肢酸胀疼痛不适。溃疡,静脉回流不畅,血液淤滞到一定程度,静脉血内的毒素、代谢废物、有毒物质排泄不掉,淤在腿部会引起破溃,经久不愈会造成溃疡越来越大。血栓。同样道理,静脉血液回流慢、静脉血内的毒素、代谢废物淤滞,会导致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严重会形成深静脉血栓甚至栓子脱落肺栓塞的致命风险。表现为沿着静脉走行红肿、疼痛,局部皮温增高,触之疼痛。由于血管畸形,导致患肢供血过多,发育超过对侧肢体,可以出现软组织和骨骼肥大,肢体增长增粗,严重时会因为两侧下肢长度不一,造成患儿跛行,长期跛行将影响脊柱发育,形成侧弯,双侧髋关节受力的不平衡,可能引起髋关节的劳损。个别病例由于动静脉瘘距离躯干近,导致肢体远端的缺血改变,表现为肢体末梢发凉,苍白或发紫,严重的可导致末梢部位发黑,坏死。六.做什么检查可以确诊KT综合征?目前认为KTS是静脉高压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