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和学全学校:玉龙县第三中学授课班级:72班一、导入新课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17《屈原》节选•郭沫若第五单元舞台人生“橘颂”“受诬”全剧分为五幕“招魂”“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屈原屈原——名平,字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投汨罗江而死。二、人物介绍三、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四、写作背景及意图:《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五、文体常识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难点)3、学习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操。(重点)六、学习目标(1)订正字音诡谲()徘徊()伫立()睥睨()镗镗鞳鞳()()污秽()犀利()稽首()七、检查预习páihuáijuézhùpìnìtānɡtàhuìxīqǐ(1)、课文节选的这一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下文屈原的独白有什么关系?八、合作探究1、梳理文章结构:((22))、、文中“屈原的内心独白”部分,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下问题:精讲点拨(1)、课文节选的这一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下文屈原的独白有什么关系?主要内容是靳尚向郑詹尹授意,密谋暗害屈原。二人的对话更能展示屈原对光明的渴望和对黑暗的诅咒。(2)文中“屈原的内心独白”部分,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第一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明确:课文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两方面的思想内容。第二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精讲点拨八、合作探究2、把握人物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仔细分析一下。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明确: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精讲点拨精讲点拨风雷电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洞庭湖、东海、长江无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土偶木梗土偶木梗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革力量;象征人民群众;象征人民群众;指坚定的信念;指坚定的信念;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象征手法象征手法::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的官僚统治集团。作用:精讲点拨精讲点拨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11、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