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授课者:刘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背诵、默写这首词。2.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意,品味词的语言风格,感知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2.在了解词的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设疑、适时点拨,引导鉴赏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味词的语言风格。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工于诗文,语言精练畅达。其散文鲜明刚健。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背景资料《渔家傲·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朗读指导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全词,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词。2.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1.朗读全词,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词。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他们须发都变白了,流下了伤心的眼泪。2.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渔家傲·秋思》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2.《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有什么作用?3.《渔家傲·秋思》一词的主旨是什么?1.《渔家傲·秋思》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塞下秋景。“异”。2.《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有什么作用?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风光不同。3.《渔家傲·秋思》一词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词既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之情,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渔家傲范仲淹上片写景衡阳雁去边声连起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片抒情异家万里-归无计羌管悠-霜满地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壮志难酬之情泪借景抒情苍凉悲壮,沉郁雄浑课堂小结《渔家傲·秋思》中,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拓展延伸•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正是酒,使诗人逸兴遄飞,追风逐电;正是诗,使美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