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词语理解方法微探高迪希望小学鲁莉莉[摘要]词语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传统的词语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笔者结合以上两点,认为词语理解的方法必须遵循多样性、灵活性、最优化的原则。并结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及具体实例,浅谈低年级词语理解的具体方法。[关键词]词语理解;重要性;原则;理解方法一、词语理解的重要性及原则。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整篇课文、整段内容感知的能力,需要教师从篇到段,从段到句,从句到词,逐步引导他深入文本,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进行情感体验。所以,词语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传统的词语教学,重视的是抄词语理解,背词语理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种方法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之后确实能够理解出来,但是,对于当下的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确实杯水车薪。学生背上了,不一定真正了解其义,更别提运用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传统的抄词理解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词语理解的重要性、传统解词的局限性,笔者认为理解词语的方法必须遵循这样几个原则:1.多样性原则。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谈到了教师课堂的五个原则,第一条原则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他说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产生兴趣呢?1.变换花样;2.教师要活泼;3.教师要充分发挥个性。[1]词语理解中的变换花样,是指不断地变化词语理解的形式。过于单一的形式会让学生厌烦,而缺乏理解词语的兴趣。2.灵活性原则。教学中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养、教育和发展的目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2]教学方法有很多,但不可机械地搬用多种方法,应根据词语理解的具体语境,灵活配合运用。3.最优化原则。一个词语的理解可能出现多种方法,比如“窜”,可以查字典,可以换近义词理解,也可以动作理解。但在具体教学中不可能同时用上三种方法,那样教学就成了不断变化活动形式的万花筒了。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方法去理解词语。二、词语理解的方法。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早就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3]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思维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词语理解教学必然要有别于中高年级的理解。笔者根据平时低年级的教学经验,以及从别的课堂中对词语教学的观察实例,对低年级课堂词语理解的方法做一个浅显的梳理。(一)随文理解法。随文理解词语通常用在第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带着学生再读文本,边读边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词语理解的效率,并且有利于学生在文本的情境中理解。如《草原的早晨》一课:师:(出示鞭声音乐)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师:哪儿来的鞭声?(草原)师:草原是什么样的?(新绿)师:新绿是什么样的一种绿?(就像春天里刚发芽的小草那种嫩绿嫩绿的。)师:什么时候的鞭声?(黎明)是什么样的黎明?(宁静)师:黎明的宁静被响亮的鞭声打破了。你打破过什么东西吗?打破过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在初读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新绿”、“鞭声”、“宁静”等词的概念已经明白,而“打破”一词在脑海中也形成了初步印象,为第二课时“为什么鞭声打破宁静”的阅读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二)图形演示法。借助图形,图画等方式将所要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呈现出来,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直观形象的方法。在《狼和小羊》中,有个词语叫做“倒流”。如何理解“倒流”呢,语言表述就是倒着流。那倒着流又是什么样的呢?与其学生寻根究底,老师解释不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