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内容:1、时间:2、地点:3、性质:1954最高权力机构宪法的制订【性质、内容、历史意义】选举国家领导人北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什么来代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当时人民解放战争正在进行中,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的条件还不成熟)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制定宪法)3、为什么当时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以什么来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周恩来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会议名称第一届政协会议第一届人大会议召开时间1949年9月1954年9月地点北平北京重要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件内容国家名称和性质国家根本政治制度选举国家领导人政府主席:毛泽东国家主席:毛泽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意义筹建新中国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年提出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①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②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共同发表。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3、内容及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地国家所接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会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到达万隆机场受到热烈欢迎。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⑴、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中国政府代表⑵、会议的性质:⑷、周恩来提出的方针:1955、4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印度尼西亚万隆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⑶、会议的主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求同存异”“同”指各国面临着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异”指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道路、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这里的“同”和“异”各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