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及答案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1.风怒号()2.三重()茅3.挂罥()4.塘坳()5.布衾()6.广厦()7.大庇()8.突兀()(二)、解释下面诗句中画线的词语。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2.卷我屋上三重茅___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4.俄倾风定云墨色____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6.骄儿恶卧踏里裂_____7.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答案:1.秋深2.几层3.挂,缠绕4.一会儿5.布被子6.睡相不好7.彻夜,通宵8.遮蔽,保护)(三)、问题分析1.用“/”为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2.在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下面加点,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4.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哪一句?5.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答案:1.……沉塘坳。(秋风破屋)/……自叹息。(群童抱茅)/……未断绝。(夜雨湿屋)/……死亦足!(祈求广厦)2.卷飞洒挂罥飘转沉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3.是写心情老,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5.杜甫被尊称“诗圣”,是因为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且诗歌艺术质量上乘;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以从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得到表现。)(四)、填空、默写。1.杜甫,字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员外郎,故世称_________。2.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四川,在_______西郊浣花溪旁建了这座“茅屋”,后人把这里叫做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提示,默写学习过的杜甫诗歌中的名句。(1)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2)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登岳阳楼》)(3)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春望》)4.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当时人称。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他的代表作中著名“”、“”写于安世之乱期间。全诗先叙事,后,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的博大胸怀。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7、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8、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2分)9、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分)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2)10、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1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答案1.子美现实主义杜工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