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母鸡》教学设计安徽省利辛县西潘楼中心小学陈松一、教材简析:本课是老舍先生在《猫》之外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前后情感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对比鲜明。前半部分写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课文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选编这篇课文,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二、设计理念:把朗读和交际训练结合,采用“以练导学”的形式,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学习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巧妙创设交际情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不断地掀起情感的波澜,充分感知伟大而平凡的母爱,使学生明于心而出于口。从而达到读悟结合,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三、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四、教学重、难点:1、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2、体味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五、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昨天我们认识了老舍家中性格古怪,活泼淘气的猫,今天,我们再去看看老舍先生家中的母鸡。2、师:板书课题《母鸡》,齐读课题。3、师:同学们,想知道老舍先生眼中的母鸡是什么样的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⑴、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二、初读感知,学习词语。1、师:同学们读了课文,认识这些词吗?出示词语:欺侮凄惨如怨如诉疙瘩可恶警戒聋子鸡雏啼叫一撮儿毛2、师:谁来说说,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生:交流感受。1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师:自由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鸡情感态度的变化,找到作者直接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_____”划出来。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两句话,并相机板书:讨厌不敢再讨厌3、师:读这两句话,体会“一向”、“不敢”,理解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4、师: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5、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喜欢母鸡?6、师:课文那一自然段将讨厌母鸡和喜欢母鸡两部分衔接起来的。7、理清条理,根据学生自由选择研读课文。四、细读课文,品味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一)、品味母鸡让人讨厌之处。1、师: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讨厌这只母鸡,边读边用“--”划出母鸡让人讨厌的句子。2、小组合作学习,找找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例举母鸡的罪状,越多越好。3、汇报交流:说说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并相机指导朗读,老师启发学生概括。课件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预设:第一段:这是一只叫个没完的母鸡。写了母鸡的两种叫声,第一种“嘎嘎”“没完没了”,直接写出“讨厌”,第二种“细声细气”“扯长了声如怨如诉”,描写非常细致,第二段: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对比母鸡对待鸭子、其它母鸡和公鸡的态度。第三段:这是一只拼命炫耀的母鸡。体会夸张的写法。师生合作读文,感悟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我一向讨厌母鸡,因为它……还因为它……更因为它……)4、师:总结并指出:先说讨厌母鸡,再具体写出讨厌的三个方面,叫做“总分结构”。我们在最近学的哪篇课文也看到这样的段式?(《猫》)(二)、品读母鸡让人尊敬之处。1、师:对这样一只叫声讨厌、欺软怕硬、拼命炫耀的母鸡,作者是那么讨厌它。可是,后来,作者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是为什么呢?用心地读读课文第二大段,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圈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生:读课文讨论交流。2、师:我发现,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就已经找到作者崇敬母鸡的句子了,让我们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