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4名著导读《论语》2“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追随着记忆的车轮,我们走进《论语》万世师表道贯古今百代馨香德配天地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孔子其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孔子、穆罕默德、耶稣、释迦牟尼头盖骨与众不同,四周高中间低,故名“丘”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即“出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10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孔子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以传先王之道。删改鲁史官所记《春秋》,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孔子思想《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语录门人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治国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一.血缘亲情之爱:即‘‘孝悌”,这是“仁”的内涵的核心.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把父母子女之爱推广到一切人.三.个人品性:时时以“仁”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久而久之,即可以转化为人的内在的品质和性格.四.理想境界:孔子最称道的个人品德莫过于“杀身成仁”,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则是“天下归仁”.五.仁和礼:‘‘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具有道德理性自觉的仁人,其行为才能自觉地守礼或合乎礼。思想主张一言以蔽之:克己复礼以为仁。克己复礼以为仁。以德服人(德治)“仁”为根基,内核“礼”为形式,外化孝悌之道忠恕之道君臣之义,父子之道,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严己宽人孝亲尊长君子与小人之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这里指一个字;行:奉行;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强调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