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课孝感市孝昌县邹岗镇中心小学朱浩舟【摘要】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严格的习惯培养,教学中,我尝试按照“认知指导”、“榜样示范”、“行为培养”、“情感体验”的方法对低年纪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关键词】低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兴趣培养习惯养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手段不断涌现,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纵观不少“公开课”、“优质课”,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目不暇接,每一堂课几乎都是那么的理想和完美。然而,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回到自己的课堂时,却发现音乐老师的课既要上得精彩,上得活泼,还要维持好课堂纪律,已经成为一对矛盾,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存在着许多令人难以开怀的“不和谐音符”,如聆听音乐不能做到静听;跟着节拍做动作时,有些学生过于兴奋自由,任凭老师喊破喉咙也停不下来;或者是耳朵不去听音乐,只管自己乱跳;回答问题时,只管自己的答案,而不愿仔细地去倾听其他小朋友回答的内容;为歌(乐)曲伴奏时,有些学生拿着课堂乐器乱挥乱舞;同学们互相点评时,没有正视同伴的行为,出现相互取笑的现象……等等之类的出现在音乐课堂上的习惯细节问题还很多很多。我想之所以会这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却还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教师的良苦用心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为他们随意玩乐创造条件。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下音乐课堂依然需要培养学生建立相应的科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就在小学低年级,这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强,好训练,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期,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去约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习惯。那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采取那些方法呢?笔者综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先作抛砖引玉:一、认知指导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教师瞄准时机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期望表达,是启动学生表现自我、发挥潜能、追求进步的强有力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对他们的期望,对他们进行认知指导,使他们自觉愉快地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去努力。1、巧用音乐语言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既要对学生进行站、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如:请学生摆好凳子,准备下课我就弹起1234︱55543︱44432︱135︱……请学生拿出音乐书,我会弹起554334︱551︱443223︱265︱,请学生闭上眼睛,我就会弹356︱5--︱132︱1--︱,用音乐的语言来和学生交流,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另一方面流淌的琴声使课堂气氛更加愉悦,在愉快的琴声中,学生自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常规。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督促强化,长期不懈地抓,一步步使学生走入正轨。2、借助儿歌培养“好动,坐不住”是低年级儿童的天性,如果学生的“出格”表现全靠教师的批评教育的话,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会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在培养过程中,我发现用儿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行为。在平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能不露痕迹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常规。如在规范学生唱歌姿势时,我采用了儿歌“小脚跟,找朋友,左手右手快回家,小皮球(收腹),藏起来,挺胸抬头打开门”,用这种富有童趣的儿歌让学生巩固唱歌的姿势。再如课上,低年级学生容易分心,控制力较差,有时会交头接耳,不听教师讲课,不能安静地聆听音乐,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形式提醒学生:“小蚊子嗡嗡叫,不爱学习爱讲话,人人都不喜欢它。”朗朗上口的儿歌善意地提醒着孩子要遵守课堂常规,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吵闹变为了安静,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知不觉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3、在故事中...